夜宿荒村

绵绵夕漏深,客恨转伤心。 抚弦无人听,对酒时独斟。 故乡万里绝,穷愁百虑侵。 秋草思边马,绕枝惊夜禽。 风度谷馀响,月斜山半阴。 劳歌欲叙意,终是白头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夕漏:古代计时器,夜晚滴水以计时。
  • 客恨:旅居他乡的忧愁。
  • :指琴弦,这里代指音乐。
  • 独斟:独自饮酒。
  • 故乡万里绝:形容离家遥远,相隔万里。
  • 穷愁:极度的忧愁。
  • :侵袭,这里指困扰。
  • 边马:边境地区的战马,也可能指戍卒。
  • 劳歌:表达劳苦或离别之情的歌曲。
  • 白头吟:一种表达哀怨、思恋的诗歌形式。

翻译

夜深了,滴水的漏壶声绵延不断,旅人的忧愁更增一层伤心。没有人在意我抚琴的声音,只能独自对着酒杯浅酌。遥想万里之外的故乡,无尽的忧愁如影随形。秋天的草地上,我思念着边关的战马,树枝上夜鸟的惊动也触动我的心弦。山谷间回荡着风声余韵,月亮斜照半山,显得有些阴郁。我想借歌声倾诉心情,却发现自己已满头白发,只能吟唱这哀伤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宿荒村的心境。通过描绘漏壶滴水、无人倾听的琴声、独自饮酒等细节,展现出诗人的孤独与落寞。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穷愁百虑”的困境,使得他的情感更加深沉。秋草、边马和夜禽的意象,既寓言边疆的战事,又寓示诗人的漂泊生活。而“风度谷馀响,月斜山半阴”两句,以自然景色渲染出凄清的氛围,映衬出诗人内心的苍凉。最后以“白头吟”收尾,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孔德绍

隋会稽人。有清才。隋末官景城县丞。窦建德称王,署德绍为中书令,专典书檄。建德败,被杀。 ► 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