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

· 于石
游鱼闻饵香,宁悟钩入口。 不忍一朝饥,竟落渔人手。 捕雉必以媒,相呼欣得偶。 失身罗网中,乃为媒所诱。 嗟哉二物微,智不料其后。 飞潜一失所,虽悔复何咎。 矧为物之灵,而不慎所守。 饥渴能害心,交游多卖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游鱼:游动的鱼。
  • 饵香:诱饵的香味。
  • 宁悟:岂能明白。
  • 钩入口:钩子进入口中。
  • 一朝饥:一顿饭的饥饿。
  • 渔人手:渔夫的手中。
  • 捕雉:捕捉野鸡。
  • :这里指用来引诱野鸡的假鸡。
  • 相呼:互相呼唤。
  • 欣得偶:高兴地找到伴侣。
  • 失身:失去自由。
  • 罗网中:在捕鸟的网中。
  • 为媒所诱:被假鸡所引诱。
  • 嗟哉:感叹词,表示惋惜。
  • 二物微:指鱼和野鸡这两种微小的生物。
  • 智不料其后:智慧不足以预见后果。
  • 飞潜:飞翔和潜游,指鸟和鱼。
  • 失所:失去适宜的环境。
  • 虽悔复何咎:即使后悔,又能责怪谁呢。
  • (shěn):何况。
  • 物之灵:指人类,认为人类是万物中最有灵性的。
  • 不慎所守:不谨慎地守护自己的行为。
  • 饥渴能害心:饥饿和口渴能损害人的心智。
  • 交游多卖友:在交往中,很多人会出卖朋友。

翻译

游动的鱼儿闻到诱饵的香味,岂能明白钩子会进入口中。 不忍一顿饭的饥饿,最终落入渔夫的手中。 捕捉野鸡必定用假鸡作为诱饵,野鸡互相呼唤,高兴地找到伴侣。 失去自由被困在捕鸟的网中,乃是被假鸡所引诱。 感叹这两种微小生物,它们的智慧不足以预见后果。 飞翔的鸟和潜游的鱼一旦失去适宜的环境,即使后悔,又能责怪谁呢。 何况作为万物中最有灵性的人类,如果不谨慎地守护自己的行为。 饥饿和口渴能损害人的心智,在交往中,很多人会出卖朋友。

赏析

这首诗通过鱼和野鸡的比喻,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面对诱惑时的盲目和短视。诗中,“游鱼”和“捕雉”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但它们都因为无法预见后果而陷入困境。诗人以此来警示人们,作为万物之灵,应当更加谨慎和智慧地面对生活中的诱惑和挑战。同时,诗中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和背叛,强调了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保持清醒和坚守原则的重要性。

于石

宋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 ► 204篇诗文

于石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