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意

· 于石
妾家有明镜,百鍊方能成。 宝匣玉为台,持以奉良人。 自恃妾貌妍,懒拂镜上尘。 妾貌未及衰,妾镜先已昏。 貌衰不再少,镜昏能再明。 为君一磨拭,烱烱光如新。 徒能照妾貌,安能照妾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百鍊:经过多次锻炼或提炼。鍊,同“炼”。
  • 宝匣:珍贵的匣子。
  • 玉为台:指镜子的底座或支架用玉制成。
  • 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 :美丽。
  • 烱烱:明亮的样子。烱,同“炯”。
  • 烱烱光如新:形容镜子经过磨拭后,光亮如新。

翻译

我家有一面明亮的镜子,经过千锤百炼才制成。它被珍藏在玉制的匣子里,我把它献给我的丈夫。我自认为容貌美丽,便懒得去拂拭镜上的尘埃。我的容貌还未衰老,但镜子却先失去了光泽。容貌虽不能重返青春,但镜子却能再次明亮。我为丈夫磨拭这面镜子,它立刻光亮如新。镜子虽能照见我的容貌,却怎能照见我的内心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镜子与女子容貌的比喻,巧妙地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情及内心的自省。诗中,“妾家有明镜”象征着女子的纯洁与美丽,而“妾貌未及衰,妾镜先已昏”则反映了女子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容颜易老的感慨。最后两句“徒能照妾貌,安能照妾心”更是深刻地揭示了外在美与内在情感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女子希望丈夫能理解自己内心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女性诗歌的独特魅力。

于石

宋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 ► 204篇诗文

于石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