諴夏

四海之内,一和之壤。 地曰神州,物赖生长。 咸池既降,泰折斯飨。 牲牷尚黑,圭玉实两。 九寓载宁,神功克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諴夏:隋朝牛弘等人奉皇帝之命所作的诗歌,可能是一首庆祝夏季或国家安宁的颂歌。
  • 四海之内:指全国范围,古代认为中国是天下中心,四周环海。
  • 一和之壤:象征着全国统一和谐的土地。
  • 神州:古代对中国的别称,意为神奇的土地。
  • 咸池:古人以日出为咸池之乐,此处指太阳升起,光明普照。
  • 泰折:可能是"太和"的误写,指天地间的和谐与和平。
  • 牲牷:祭祀用的纯色牛羊,古代祭礼的重要物品。
  • 尚黑:崇尚黑色,可能指的是黑色祭品或祭司服装的颜色。
  • 圭玉:古代用于祭祀的贵重玉器,象征纯洁和尊贵。
  • 九寓:可能是指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寓指全国各地。
  • 载宁:载,充满;宁,安宁,形容国泰民安。
  • 神功:指天神或君王的功绩。
  • 克广:能够扩大,此处指国家疆域或德行的拓展。

翻译

在整个华夏大地,一片和谐的土壤上生长万物。 这里被称为神州,万物依赖它得以生长。 太阳升起,带来光明,我们共同享用和平的盛宴。 祭祀时,黑色的牺牲和双重的玉器显得庄重。 各地都充满安宁,神的力量使得我们的功绩更加广大。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隋朝时期对国家统一、社会和谐以及自然秩序的赞美。通过描述神州大地的繁荣景象和祭祀仪式的庄重,诗人表达了对盛世的歌颂和对天神护佑的感激。"咸池既降,泰折斯飨"描绘了一幅阳光普照、人民安居乐业的画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和政治稳定的敬畏。整体上,这是一首充满积极向上气息的皇家颂歌,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