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燔黍设教:古代祭祀时以烤熟的黍米开始,象征着教育人民的基本礼仪。
- 礼之始:礼仪的最初阶段或基础。
- 五味相资:指食物的五种基本味道(酸、甜、苦、辣、咸)相互配合,丰富饮食。
- 火为纪:火在这里象征烹饪和加热,是制作食物的重要工具。
- 平心和德:保持心态平和,品德高尚,体现在食物的享用中。
- 在甘旨:享受美好的滋味,寓意生活中的和谐与满足。
- 牢羞既陈:丰盛的祭品已经摆好。
- 钟石俟:等待敲响钟鼓,可能是在准备宴会开始的信号。
- 以斯而御:以此来引导人们遵循正确的礼制。
- 扬盛轨:弘扬和保持高尚的礼仪传统。
翻译
烤熟的黍米作为开场,这是礼仪的起点,五味交织,烹饪技术是关键。怀着平和之心,品味美德,享受美食。满桌佳肴已备好,只待钟声悠扬,以此引领大家遵循盛大的规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隋朝祭祀仪式中的餐饮环节,不仅强调了食物在礼仪中的重要性,还体现了古人对和谐、美德以及秩序的尊重。通过“燔黍设教”这一细节,我们看到了古人借食物传递教化的精神。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古代中国宴会文化中的礼仪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