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方丘:古代帝王祭祀天地四方的高台,象征宇宙四方的祭祀场所。
- 奉诏作:奉皇帝的命令创作。
- 奠既彻:祭祀完毕,撤去祭品。
- 献已周:献祭的仪式已经完成。
- 竦灵驾:恭敬地准备神灵的车驾,可能指皇家的灵车或神祇的仪仗。
- 逝远游:指神灵离去,如同远行。
- 洞四极:穿越天的四角,形容空间广大。
- 吊九县:慰问天下各地,古代九州或指全国各地。
- 庆方流:庆祝福祉像江河一样流布。
- 祉恒遍:恩泽永远普遍。
- 埋玉气:可能是指埋葬祭品时的烟气如玉般洁白。
- 掩牲芬:掩盖着祭祀牺牲的香气,指焚烧祭品的仪式。
- 晰神理:明白神明的道理,可能指通过祭祀活动领悟天道。
- 显国文:彰显国家的文化和礼仪。
翻译
祭祀结束,献礼周全,我们恭恭敬敬地准备着神灵的出行,他们踏上遥远的旅程。这是一次跨越天地四方的祭拜,覆盖了九州大地,祝愿的福祉如江河般流淌,恩惠永远普照人间。祭品的烟气升腾,仿佛白玉般纯洁,焚烧的牺牲散发出诱人的香气。通过这次祭祀,我们试图理解神明的教诲,同时彰显着国家的礼仪传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庄重而神秘的祭祀场景,通过牛弘等人奉诏所作,展现了隋朝时期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对国家文化的尊重。诗中既有祭祀的神圣仪式,又有对福祉与和谐社会的祈愿,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秩序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典雅,寓意深远,富有浓厚的宗教和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