諴夏

禘祖垂典,郊天有章。 以孟之春,于国之阳。 茧栗惟诚,陶匏斯尚。 人神接礼,明幽交畅。 火灵降祚,火历载隆。 烝哉帝道,赫矣皇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禘祖: 古代帝王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禘是大祭,祖是对远祖的尊称。
  • 垂典: 传下法典或遗训,指留下永久的规范。
  • 郊天: 在郊外祭天,古代的一种重要礼仪。
  • 孟之春: 季节的开始,春季的第一个月,即正月。
  • 国之阳: 国都的南边,古代认为南方代表阳刚和生机。
  • 茧栗: 形容态度谨慎,如同茧中的蚕、栗子般小心翼翼。
  • 陶匏: 陶器和匏瓜,古代用于祭祀的器具,象征简朴。
  • 接礼: 交接礼仪,指人神之间的交流仪式。
  • 明幽: 明显的和隐晦的,这里指人间与冥界的沟通。
  • 降祚: 降下福运,指天赐福禄。
  • 火灵: 火的精灵,可能指太阳神或火神。
  • 火历: 夏历,中国古代的一种历法,以火德为主。
  • 载隆: 长久兴盛,形容火历的延续。
  • 烝哉帝道: 美好啊,帝道,指皇帝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路。
  • 赫矣皇风: 显赫的王道,指君主的仁政和风气。

翻译

遵循祖先的教诲,制定出祭祀天地的规则。 在春天的第一个月,在国家的南部举行。 祭祀时我们心怀虔诚,使用的器具质朴简单。 人神间的礼仪交流,光明与幽暗相互交融。 火神赐予福祉,夏历年年昌盛。 这帝道多么美好,皇者的仁政如日光普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隋朝时期牛弘等人遵照朝廷命令创作的祭祀仪式,强调了对祖宗的敬仰和对天地自然的尊重。通过春季祭祀的场景,展现了古人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以及他们通过简朴的仪式来连接人间与神界,祈求福祉和繁荣。同时,诗歌中的“火灵”和“火历”体现了当时对太阳神的崇拜和对夏历的重视,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历法文化。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体现了隋朝时期的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