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心醉:心里极为向往、羡慕。
-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
- 目眺(tiào):目光远望。
- 去鹤:离去的仙鹤,传说中黄鹤楼有仙人乘鹤离去。
- 鹦鹉:鹦鹉洲,东汉末年祢衡在此作《鹦鹉赋》,后常以鹦鹉洲来吊念祢衡。
- 吊:凭吊,追念往事或古人。
- 狂生:指祢衡,祢衡恃才傲物,被称为狂生。
- 莫嗟(jiē):不要叹息。
- 老大:年纪大了。
- 危栏:高楼上的栏杆,“危”表示高的意思 。
- 鼓鼙(pí)声:战鼓声。鼙,一种小鼓,常用来指代战争。
翻译
十年间心里一直对黄鹤楼的大名满怀向往,今日终于登上这楼,感觉身体都变得轻盈起来。极目远眺,想象着神仙骑着仙鹤远去的身影;端起美酒洒在鹦鹉洲上,凭吊那恃才傲物的狂生祢衡。不要叹息自己年纪大了还不能停歇,值得高兴的是中原大地如今很少有战争了。试着倚靠在高楼上的栏杆边倾听那奔腾而去的江水声,直到如今仿佛那江水声中还夹杂着战鼓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开篇点明作者对黄鹤楼慕名已久,一旦登临便身心愉悦。颔联运用典故,通过“目眺神仙追去鹤”描绘出对传说中仙人乘鹤离去景象的追思,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氛围;“酒浇鹦鹉吊狂生”则借凭吊祢衡,流露出对历史人物才华与悲剧命运的感慨。颈联由对历史的追念转到对现实的庆幸,“莫嗟老大”抒发个人心境,“还喜中原少战争”表达了对和平的欣慰,体现出对社会安宁的关注。尾联“试倚危栏听逝水,至今犹作鼓鼙声”极具感染力,作者倾听江水,却仿佛听到往昔的战鼓声,将古今联系在一起,使整首诗既有对过往历史的沉吟,又有对当下安宁的珍惜,洋溢着复杂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对时光流转、历史变迁的深深思索 。

李渔
李渔,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兰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自幼聪颖,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曾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 63篇诗文
李渔的其他作品
- 《 明远楼联 》 —— [ 清 ] 李渔
- 《 笠翁对韵 · 下卷 · 四豪 》 —— [ 清 ] 李渔
- 《 军兴三异歌为督师李邺园先生作 》 —— [ 清 ] 李渔
- 《 题黄鹤楼 》 —— [ 清 ] 李渔
- 《 别黄鹤楼 》 —— [ 清 ] 李渔
- 《 笠翁对韵 · 下卷 · 一先 》 —— [ 清 ] 李渔
- 《 笠翁对韵 · 上卷 · 五微 》 —— [ 清 ] 李渔
- 《 笠翁对韵 · 上卷 · 十三元 》 —— [ 清 ] 李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