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邻船吹笛

· 杨基
江空月寒江露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参差(cēn cī):形容笛声高低错落,不整齐。
  • 楚调:楚地的曲调。
  • 吴音:吴地的方言或音乐。
  • 鬓华:两鬓的白发。
  • 分(fèn):料想。
  • 陇头花:泛指北方边塞之地的花。(“陇”读作“lǒng”)

翻译

江面上空明月高悬,天气寒冷,江露凝结成白色。是谁在船头夜晚吹笛? 那笛声高低错落,从楚地的曲调转成了吴地的音调,想必是江南远行的游子。 江南距离家乡万里之遥,不能归家,笛音中分明诉说着两鬓已生白发。 已经预料到堤岸上的柳枝会被折断,可不要让这笛声把北方边塞的花儿吹落。

赏析

这首诗以清冷的江景开篇,营造出一种寂静、凄凉的氛围。通过对邻船笛声的描写,表现了吹笛者作为江南远行客的思乡之情。诗中的笛声,音调从楚调转成吴音,暗示了吹笛者的行程之远和内心的复杂情感。而“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则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以景作结,“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既进一步烘托了凄凉的氛围,又蕴含着对远方的牵挂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用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深沉的情感。

杨基

杨基

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吴中,因而定居。少聪颖,九岁能背诵六经。善诗文,兼工书画。元末隐吴之赤山,张士诚辟为丞相府记室,未几即辞去。入明,被迁往临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归。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诬夺官,罚服苦役,卒于役所。与高启、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有《眉庵集》。 ► 3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