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张文潜县丞书
注释
- 张文潜:张耒(lěi),字文潜,北宋文学家。
- 顿首:古代的一种礼节,以头叩地而拜。
- 县丞:官名,县令的辅佐。
- 辱:谦辞,表示承蒙。
- 手教:对对方来信的敬称。
- 起居:指日常生活。
- 惠示:敬辞,指对方给予示知。
- 三复:多次反复。
- 汪洋澹泊:形容文章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又恬静淡雅。
- 愦愦(kuì kuì)者:糊涂的人。
- 机:机巧,此处可理解为“心机”。
- 王氏:指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 斥卤(chì lǔ):指盐碱地。
- 章子厚:章惇(dūn),字子厚,北宋大臣。
- 卯酒:早晨喝的酒。
翻译
苏轼叩头致信文潜县丞张君。久未相见,十分想念和敬仰。到京城后,公事私事纷纷扰扰,没来得及写信给您。忽然收到您的来信,并且得知您日常生活安好,我感到极其欣慰!极其欣慰!您惠赠的文章编集,我多次反复阅读,不禁感叹。您太像子由了。子由的文章实际上比我好,然而世俗之人却不了解,还认为他不如我。他为人深沉,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才能,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一样,所以气势磅礴、恬静淡雅,有一种一唱三叹的韵味,而他的杰出才华,终究是无法被埋没的。他写《黄楼赋》时,才稍微振作奋发起来,好像是想要警醒那些糊涂的人。可是有的人竟然说这是我代他写的,这尤其可笑。“这大概是看到我善于为人出谋划策的心机了。”
文字的衰落,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的。它的根源实际上出自王安石。王安石的文章,未必不好,但是问题在于他喜欢让别人和自己一样。自从孔子都不能让别人和自己相同,颜渊的仁德,子路的勇敢,都不能互相改变,而王安石却想要用他的学说使天下人都相同!土地肥沃的地方,相同之处在于都能生长万物,而不同之处在于所生长的物种不同。只有那些荒凉贫瘠的盐碱地,放眼望去都是黄茅白苇,这就是王安石所追求的相同啊。
最近听章子厚说,先帝晚年很担忧文字的浅陋,想要逐渐改变选拔人才的方法,只是没有时间罢了。议论的人想要逐渐恢复诗赋考试,设立《春秋》学官,这非常好。我已经老了,让后生还能够看到古人的全貌,正依赖黄鲁直、秦少游、晁无咎、陈履常和您等几个人了。听说您担任太学博士,希望您更加努力。“道德如同羽毛,百姓很少能够举起来。我思考此事,却爱莫能助”。此外希望您多多保重。偶然喝了早晨的酒,有些醉了。来人求我写字,不能再详细写了。
赏析
这封信中,苏轼表达了对张文潜的思念和对其文章的赞赏,同时也对当时的文风进行了批评。他认为苏辙的文章优秀却不被世人所真正了解,也对王安石的学说及其对文风的影响表示了看法,认为其追求的统一性不利于文学的多样性发展。此外,苏轼提到先帝对文字浅陋的担忧以及有人提议恢复诗赋考试和设立《春秋》学官的事情,表现了他对文化教育的关注。最后,苏轼鼓励张文潜在担任太学博士时努力进取,并在信的结尾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无奈和感慨。
整篇文章语言简练,观点鲜明,情感真挚,既体现了苏轼对文学的深刻见解,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文化现象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