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卢鸿一《学士堂图》
昔为太室游,卢岩在东麓。
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辐。
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
方为世外人,行止何烦录。
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
嗟余缚世累,归未有茅屋。
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
尚欲逃世名,岂须上图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室:嵩山的一部分。
- 卢岩:山岩名。
- 登封坛:古代帝王登泰山祭天、在山南梁父山上祭地的地方,这里指类似的地方。
- 裘褐:粗陋的衣服。褐(hè)。
- 箧笥(qiè sì):箱子之类的器具。
翻译
过去曾在太室游玩,卢岩在那东麓。直接登上登封坛,一个晚上脚上就磨出了茧。径直归去不再前往,山峦沟壑只空留在眼中。哪里知道有十志,舒卷起来装不满车辐。一处有个卢鸿一,穿着粗陋衣服在乔木下庇荫。正属于尘世之外的人,行为举止哪里需要记录。百年后放入箱子里,就像犬马被同一捆束。可叹我被尘世的牵累束缚,归去还没有茅屋。江边有上百亩田,清泉映照修长的竹子。还想要逃避尘世的名声,哪里需要登上图画。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卢鸿一的《学士堂图》展开,苏轼通过回忆自己曾在太室的经历以及对卢鸿一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羁绊的感慨。诗中描绘卢鸿一的超脱形象,与自己被世累所缚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透露出他渴望摆脱束缚,向往隐居生活,享受自然之美的心境。“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一句蕴含着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思索。整体语言自然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去经历的感慨,也有对现实处境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新城陈氏园,次晁补之韵 》 —— [ 宋 ] 苏轼
- 《 五禽言五首,并叙 》 —— [ 宋 ] 苏轼
- 《 孔毅父以诗戎饮酒,问买田,且乞墨竹,次其韵 》 —— [ 宋 ] 苏轼
- 《 观大水望朝阳岩作 》 —— [ 宋 ] 苏轼
-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 》 —— [ 宋 ] 苏轼
- 《 杨康功有石,状如醉道士,为赋此诗 》 —— [ 宋 ] 苏轼
- 《 虞美人 》 —— [ 宋 ] 苏轼
- 《 凤翔八观 · 其四 · 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桂寺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