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渊明饮酒诗后
陶诗云:“但恐多谬误,君当恕醉人。”此未醉时说也,若已醉,何暇忧误哉!然世人言:“醉时是醒时语。”此最名言。
张安道饮酒,初不言盏数,少时与刘潜、石曼卿饮,但言当饮几日而已。欧公盛年时,能饮百盏,然常为安道所困。圣俞亦能饮百许盏,然醉后高叉手而语弥温谨。此亦知其所不足而勉之,非善饮者,善饮者淡然与平时无少异也。若仆者又何其不能饮,饮一盏而醉,醉中味与数君无异,亦所羡尔。
——《东坡题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盏(zhǎn):小杯子。
- 刘潜:人名。
- 石曼卿:人名。
- 欧公:指欧阳修。
- 圣俞:梅尧臣的字。
翻译
陶渊明诗说:“只是担心多有错误,你应当宽恕醉酒的人。”这是还没醉时说的呀,如果已经醉了,哪还有闲暇去忧虑错误呢!然而世人说:“醉时说的是清醒时的话语。”这是很有名的话。张安道喝酒,起初不说喝多少杯盏数,年轻时和刘潜、石曼卿喝酒,只说应当喝几天罢了。欧阳修壮年时,能喝一百多盏,但常常被张安道困住(比不过他)。梅尧臣也能喝大约一百多盏,然而醉后高抬手说话却更加温和谨慎。这也是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勉励自己,不是善于饮酒的人,善于饮酒的人淡然和平时没有多少不同。像我这样的人又多么不能喝,喝一盏就醉了,醉中的感受和这几位君子没有不同,也是让人羡慕的呀。
赏析
这段文字围绕饮酒及与饮酒相关的人和事展开。首先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指出醉时与未醉时的不同态度。接着以张安道、欧阳修、梅尧臣等人饮酒的特点为例,有的不重杯数重时长,有的虽能喝却有不同表现,通过对比展现各自的饮酒风格。最后苏轼自嘲自己酒量不佳,但觉得醉中的感受和其他几位相似,也有一份羡慕。整体文笔轻松诙谐,在描述中展现出对饮酒及饮酒之人的思考和观察,饶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