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坡字后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元祐中锁试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 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今世号能书者数家,虽规模古人,自有长处,至于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所谓兼四子之有以易之,不与也。 建中靖国元年五月乙巳,观于沙市舟中,同观者刘观国、王霖、家弟叔向、小子相。 ——《豫章黄先生文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祐: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
  • 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
  • 谑(xuè)弄:戏弄。
  • 翰墨:翰指长而坚硬的羽毛,借指毛笔和文字、书信等。墨,这里指书法、绘画。
  • 简札:用以书写的竹简木札。
  • 建中靖国:宋徽宗赵佶的年号。

翻译

东坡居士很不吝啬自己的书法,但却不可以求他书写。有求他书法的人,他会严肃地责备他,有时最终也不给一个字。元祐年间在礼部举行锁试的时候,(苏轼)每次来拜见(他人),(看到)桌子上的纸不论精细粗糙,(苏轼)书写完才停止。(他)生性喜欢饮酒,然而不能喝四五龠就烂醉了,不推辞就躺下睡觉,鼾声像打雷一样。一会儿苏醒了,落笔如同风雨(一样迅速),即使是戏弄也都有意味。真是神仙一般的人啊,这哪里是与现今的书法之人争高下啊!东坡写的简札字形温润,没有一点俗气。现今号称擅长书法的有几家,虽然模仿古人,自有他们的长处,至于自然又工整,笔势圆润而且韵味胜出,就是所说的兼有四子(书法的优点)拿来交换,(苏轼也)不会交换啊。建中靖国元年五月乙巳日,在沙市的船中观看(这些),一同观看的有刘观国、王霖、我的弟弟叔向、小子相。

赏析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黄庭坚对苏轼的一些描述,包括苏轼对书法的态度、饮酒后的状态以及书写风格等。文中凸现了苏轼率真洒脱、超凡脱俗的一面,如写字时不择纸张粗细、醉酒后鼾睡等,展现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同时通过对苏轼书法的评价,强调了其字形温润、毫无俗气且韵味十足的特点,赞誉极高。整体语言简洁流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苏轼的形象,让读者对苏轼有了更加生动具体的认识。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