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和尚度柳翠 · 第二折

〔黄钟尾〕你道是“这回和月常相守”,才赚的春风可便树点头。聚莺朋,合燕友;蜂衙喧,蝶梦幽;啭黄鹂,鸣锦鸠;噪昏鸦,覆野鸥;袅金丝,春水沟;拂红裙,夜月楼;酒旗前,望竿后;风又狂,雨又骤;霜正严,雪正厚;霜来欺,月来救。我救的这月里桫椤[1]永长寿;我着你访灵山会首;也不索别章台的这故友,我则怕你又折入情郎画眉手。
拼音

注释

[1].桫(suō蓑)椤(luó罗):民间传说中把月中的阴影看作一棵树,名桫椤。

赏析

这本杂剧属“神仙道化”科。南宋以来杭州就流传着关于柳翠出家的故事,以此作题材的戏文、传奇、杂剧、话本等为数不少,但故事互有出入,而以《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写得最为完整。故事写南宋都城临安府柳府尹因恼怒玉通和尚不来参谒,派妓女红莲破了他的色戒。玉通遂转世为柳家女儿柳翠,成为妓女,败坏柳家门风。柳翠后来被月明和尚点化出家。 杂剧《度柳翠》与其他题材相同的作品并不一样。首先,它去掉了玉通禅师(或其他和尚)和红莲的一段纠葛;其次,度脱柳翠的过程也各异。试以具有代表性的《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作一比较。《古今小说》中写玉通转世为柳翠,实为宣扬冤冤相报。而杂剧《度柳翠》却是写观音大士净瓶中的柳枝“偶汙微尘”,被罚往人世为妓女,然后由月明和尚点化出家的。这就与元杂剧中其他神仙道化剧如《任风子》、《岳阳楼》等一样,是“神仙度神仙”,与宣扬佛家教义、演说因果、劝善戒恶无关,这正是元杂剧神仙道化剧的共同特征。 从艺术鉴赏角度说,《度柳翠》则可以说是元曲杂剧转入“案头文学化”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借月明和柳翠中的“月”“柳”二字掉书袋、卖典故,与一般称元曲杂剧“尚本色”大不相类,对此,不宜简单地嗤之以鼻,试看这里所选〔黄钟尾〕一曲,便称得“文意两可”。这唱段是月明和尚(正末)在柳翠答应“弟子早省悟了,这回和月常相守也”之后唱的。他说:“我为你走了两番也,才赚的春风可便树点头”,意思是我度你两次你才同意出家。以下二十个三字句可分两层意思:前十四句是对柳树的铺陈,从“聚莺朋”至“覆野鸥”,全是堆叠与柳有关的虫鸟之类,用排骈句式,但又有许多变化。莺朋燕友“聚”“会”两句义同;蜂衙(巢)之喧闹与蝶梦之幽静形成对比;黄鹂、锦鸠(有花纹的斑鸠)突出鸣声;“噪昏鸦”二句则一写上,即昏鸦喧噪树上,一写下,即柳枝遮覆着树下塘边的野鸥。以下三联写不同位置的柳。第一联写水沟边的柳,第二联写画楼边的柳,两联形成连璧对。“酒旗前”二句自成合璧对,写酒家屋旁的柳。“望”也是酒旗,所以两句意思相同。以上都是写繁华时节的柳树。以下突转:风狂、雨骤、霜严、雪厚,形成连璧对,写柳的繁华季节已过,到冬天便要受到霜雪的欺凌,与前面的荣华形成对比。以下一联转入正题:霜来欺、月来救。月是月明自称,意思是由我来救你免遭灾难。我要让你像我月宫里的桫椤树一样长寿。下面柳翠问月明:“师父,你如今带我那里去?”月明接唱“我着你访灵山会首”,意思是我带你上西天。佛家道家都有灵山,此当为佛家的灵鹫山。柳翠又问:“你为什么不着我别去?”月明接唱:“我则怕你又折入情郎画眉手。”意思是怕你又堕入风月情场。画眉本汉代张敞为妻画眉典故。这里仅指男女风情。从文辞上说,这支曲虽叠床架屋堆砌已甚,但能把这么多相同的事物用如此不同而又生动藻丽的词语表现出来,实属不易。从音律看,这虽只是套曲末尾一个附加唱段的“尾”,但也是费尽深思推敲过的。北曲〔尾〕一般是七言四句两韵。可以添句。这里在两个加衬字的长句放唱后,接连用十韵二十句的三言短句。这二十句无衬无虚,字字着实。声调铿锵,跌宕多致。其出句,句脚全用平;对句叶韵,先叶以上声(友),委婉而起,接着五用平叶(幽、鸠、鸥、沟、楼),与文辞中的用排骈相应。“后”字去声叶韵为一转,叠用四个去声韵叶(后、骤、厚、救)。如此一段,将“莺朋、燕友、蜂衙、蝶梦”转眼“风狂、雨骤、霜严、雪厚”,由舒而促,由平而侧,由叠而滚,不容稍有间歇地一气而下,造成必定的气势,然后由“月来救”一提,四个长句,趋步打散———“访灵山会首”收了全曲、结了全套。

李寿卿

太原(今属山西)人。曾任将仕郎、县丞等职。约为纪君祥、郑廷玉同时代人。所作杂剧今知有十种。现存《度柳翠》、《伍员吹箫》二种;另《庄子叹骷髅》一种仅存残曲。 ► 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