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儿时

春去秋来 岁月如流 游子伤漂泊 回忆儿时 家居嬉戏 光景宛如昨 茅屋三椽 老梅一树 树底迷藏捉 高枝啼鸟 小川游鱼 曾把闲情托 儿时欢乐 斯乐不可作 儿时欢乐 斯乐不可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无需要特别注释的词语}

翻译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岁月如同流水般消逝,漂泊在外的游子感伤自己的漂泊生涯。回忆起儿时,在家里嬉戏玩耍,那情景就好像是昨天一样。简陋的三间茅屋,有一棵老梅花树,在树底下玩捉迷藏。高高的树枝上有鸟儿啼叫,小小的河流中有鱼儿游动,曾经把悠闲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儿时的欢乐,这样的快乐再也不会有了。儿时的欢乐,这样的快乐再也不会有了。}

赏析

{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描绘春去秋来、岁月流逝,突出游子漂泊的伤感。随后回忆儿时在家中的种种快乐场景,如嬉戏、捉迷藏等,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眷恋。反复强调“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更加强烈地表达了对逝去的童年欢乐的惋惜和慨叹,也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那种对纯真岁月的留恋之情。}

李叔同

李叔同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 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