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宗首(事势)

· 贾谊
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向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此,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 然而天下少安者,何也?大国之王幼在怀衽,汉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所置傅归休而不肯住,汉所置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偏置其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耶!此时而乃欲为治安,虽尧、舜不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亲弟谋为东帝:指汉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刘长谋反。刘长想在东方自称为帝 。
  • 亲兄之子西向而击:亲兄之子指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刘兴居。汉文帝三年(前177 年),匈奴侵犯汉境,汉文帝前往太原征讨,刘兴居趁机起兵西向进攻荥阳,企图夺取帝位。
  • 今吴又见告矣:吴国又被告发谋反。汉文帝时,吴王刘濞就已有谋反之心,时有被人告发违法的情况。:被。
  • 春秋鼎盛:指年纪正当旺盛强壮之时。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兴盛或强壮之时。
  • 行义未过:行为和道义没有过失。
  • 德泽有加焉:施加的德惠恩泽很多。德泽:德惠恩泽。
  • 十此者:比这些大十倍。:用作动词,十倍于。
  • 怀衽:怀抱。:衣襟。
  • 傅相:汉代诸侯王国设有太傅和丞相,辅助诸侯国王治理国家。
  • :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读音为(guàn) 。
  • 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 归休:退休。
  • 相称病而赐罢:(傅相)声称有病,被(朝廷)恩准免职。称病:托言有病。赐罢:皇帝准许免职。
  • 丞尉:县丞县尉,位在县令之下,管理吏民、刑狱事务。
  • 偏置:普遍安置。:通“遍”,普遍。

翻译

如今,皇帝的亲弟弟谋划要在东方称帝,亲哥哥的儿子也向西举兵攻打朝廷,现在吴王谋反的事又被揭发了。当今天子正年富力强,行为合乎道义没有过失,对天下百姓也广施了很多恩泽,还是会发生这样的事,更何况那些势力比这大十倍的大诸侯呢!

不过现在天下还算稍微安定,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大诸侯国的国君年纪还小,还在怀抱之中,朝廷派去的太傅、丞相正掌握着国家事务。几年以后,这些诸侯王大都长大成年,精力正旺盛。那时,朝廷所委派的太傅要被他们打发退休且不肯留任,朝廷所设置的丞相也会称病而被免职。他们会普遍安插自己的亲信,从县丞、县尉等小吏以上都换上他们的人,到了这种境地,怎能和当年淮南王、济北王的谋反行为有什么不同呢!一旦到了这个时候再来想使天下长治久安,即使是唐尧、虞舜在世也办不到了。

赏析

贾谊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系列具体事例,如亲弟谋反、亲兄之子叛乱以及吴王谋反等,深刻揭示了当时诸侯王势力对中央政权所构成的严重威胁。文中先以当今皇帝德行与诸侯谋反现状对比,突出问题的严峻性。又分析当下天下表面安定的原因是诸侯王年幼,而随着时间推移诸侯成年必然会威胁中央统治。贾谊的论述层层深入,逻辑严密,言辞恳切,体现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为汉文帝提出了紧迫且必须解决的诸侯势力问题,旨在警醒统治者要重视诸侯问题,防患于未然,对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有着重大意义。这种居安思危的思想和对国家局势准确把握的能力,展现了贾谊卓越的政治才能。

贾谊

贾谊

贾谊,又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深受庄子与列子的影响。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 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