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大报仇 · 第二折

〔南吕·一枝花〕兀的不屈沉杀大丈夫,损坏了真梁栋。被那些腌臜屠狗辈,欺负俺慷慨钓鳌翁。正遇着不道的灵公,偏贼子加恩宠,著贤人受困穷。若不是急流中将脚步抽回,险些儿闹市里把头皮断送。 〔梁州第七〕他他他,在元帅府扬威也那耀勇;我我我,在太平庄罢职归农。再休想鹓班豹尾[1]相随从。他如今官高一品,位极三公;户封八县,禄享千钟。见不平处有眼如矇,听咒骂处有耳如聋。他他他,只将那会谄谀的着列鼎重裀[2],害忠良的便加官请俸,耗国家的都叙爵论功。他他他,只贪着目前受用,全不省爬的高来可也跌的来肿,怎如俺守田园学耕种,早跳出伤人饿虎丛,倒大来从容。
拼音

注释

[1].鹓班豹尾:鹓班,喻上朝官员的行列如鹓鸟飞行一个挨一个。豹尾,指仪仗的装饰。 [2].列鼎重裀:摆列一排排食具,铺着一张张锦褥,指生活排场奢华。

赏析

《赵氏孤儿大报仇》第二折的这二支曲子,是退隐在太平庄的公孙杵臼的内心独白,表现出这位忠贞之士对腐败朝政的谴责、对昏君奸臣的愤恨,以及为自己退守田园保全生命的庆幸。为后来这位“全身者”主动献身,掩护程婴保存赵孤的行为,作了铺排并奠定了思想基础。 〔南吕·一枝花〕是第二折的第一支曲子。作为晋国的老臣,公孙杵臼深知官场风波的险恶,鉴于晋灵公昏庸无道,独夫民贼屠岸贾把持朝纲,眼看忠良被害,奸佞跋扈,他不得不罢职归农。然而,他人虽隐退,但心仍在朝廷,胸中勃涌着不平之气。所以一张口便吐出“兀的不屈沉杀大丈夫,损坏了真梁栋”这愤激之词。在剧作家笔下,公孙杵臼是个气魄宏大、顶天立地的人物,他自称是“慷慨钓鳌翁”,压根儿不把屠岸贾放在眼里,轻蔑地骂他为“腌臜屠狗辈”。但是在正不敌邪的局面下,公孙又能有何作为?只能“急流中将脚步抽回”,不然,也免不了“闹市里把头皮断送”。这支曲子,使人们感受到了晋国政治的黑暗和恐怖,也使人们感受到了这位忠贞老臣痛苦而复杂的心境。难能可贵的是,剧作家不只让公孙杵臼抨击奸臣,而且把锋芒指向晋国最高统治者。正因为“灵公不道”加恩于贼子,才“著贤人受困穷”。这种认识,比那种一味把朝政腐败的责任归于奸臣、而轻轻放过君主的看法,显然高出一筹,反映出剧作家观察历史的眼光之锐利。 〔梁州第七〕是大段唱词,气势磅礴,一气呵成,集中揭露“位极三公”作威作福的屠岸贾,激昂愤慨、冷嘲热讽,兼而有之。全曲多处用“他他他”这样的句式,似万箭齐发,指向罪不容诛的大奸贼。剧作家首先把屠岸贾在元帅府扬威耀勇与公孙杵臼被迫“太平庄罢职归农”对比起来,激起剧中人(也激起观众和读者)对屠岸贾的愤恨。接着便历数这个奸贼的种种罪恶。在他操纵把持下,朝政如此混乱,是非不分,黑白不辨,忠良受害,邪恶横行。最后笔锋一转,让公孙杵臼居高临下地向屠岸贾发出冷嘲和警告:“爬的高来可也跌的来肿”;而公孙自己则暗自庆幸“跳出伤人饿虎丛”,显示出公孙杵臼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急流勇退的韬略。 这两支曲子在塑造公孙杵臼这位忠贞老臣的形象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全剧悲剧气氛的创造也不可或缺。因为这两支曲子在揭露晋国奸邪当道、朝纲不整时,给人以一种难以逆转的压抑感。一切都被弄颠倒了———“会谄谀的着列鼎重裀,害忠良的便加官请俸,耗国家的都叙爵论功”;而那些正直人士不只“受困穷”,而且有“闹市里把头皮断送”的危险。这种危机感和压抑感,是在排比句式中得到加强的。〔梁州第七〕几乎是由排比、对仗句式组成的。如第一句的两个分句是排比句。第三句既有排比,又有对仗。“官高一品”与“位极三公”、“户封八县”与“禄享千钟”都是对句。第四句:“见不平处有眼如矇,听咒骂处有耳如聋。”兼有排比和对仗的性质。第五句中“会谄谀的……”、“害忠良的……”、“耗国家的……”这几个单句,也是排比句。总之,这两支曲子在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上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在慷慨激越中略带着苦涩的幽默。

纪君祥

纪君祥。元大都人。善作杂剧。与李寿卿、郑廷玉同时。有杂剧《赵氏孤儿》、《错勘赃》及《松阴记》等。 ► 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