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序

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拼音

译文

序说:所有九千二百五十二个字,断为五十篇。每首诗的句和字没有固定的格式,句数和字数根据要表达的内容来决定,不受诗歌形式的束缚。采用每首诗的第一句作题目,在全诗的末尾几句中明白地点出主题和写作目的,这是继承了《诗三百》的优良传统。其语言质朴浅显,想见到的人容易明白的。其议论坦率而感情激动,想知道的人警惕的。作品中所写的事情,都是经过考查而有根据的。其词句通畅流利而有音乐性,可以传播到乐章歌曲的。总而言之,为君王、为臣子、为黎民、为物、任事而作,不是为诗歌而作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新乐府:一种用新题来写时事的乐府体诗。
  • (hé):真实、详实。

翻译

序言说:总计有九千二百五十二字,截成五十篇。每一篇没有固定的句子数量,每一句没有固定的字数,只关联于意旨,不关联于文辞。开头的句子标明它的题目,结尾的部分彰显它的志向,这是《诗经》三百篇的义理。它的文辞质朴而且直接,想看到的人容易明白;它的话语直率而且恳切,想听到的人会深深受到警诫;它所写的事情真实而且详实,让采集的人能传播让人相信的内容;它的体制通顺而且自然,可以在乐章歌曲中传唱。总之,是为君主、为臣子、为民众、为事物、为事件而创作,不是为了文辞而创作。

赏析

这段序主要阐述了白居易新乐府诗的特点和创作宗旨。强调诗歌内容和意义的重要性,不追求华丽的形式。质朴、直接、恳切的风格,让诗歌更易于理解和产生感染力,同时注重事实的真实性。其目的是通过诗歌来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各种思想,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积极的社会意义,体现了白居易对诗歌社会功能的深刻认识和追求。这种创作理念对后世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