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本义 序
《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圣人之忧天下来世,其至矣!先天下而开其物,后天下而成其务,是故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着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顺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也。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所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
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纟因缊交感,变化不穷。形一受其生,神一发其智,情伪出焉,万绪起焉。《易》所以定吉凶而生大业,故《易》者,阴阳之道也;卦者,阴阳之物也;爻者,阴阳之动也。卦虽不同,所同者奇、耦;爻虽不同,所同者九、六。是以六十四卦为其体,三百八十四爻互为其用,远在六合之外,近在一身之中。暂于瞬息,微于动静,莫不有卦之象焉,莫不有爻之义焉。至哉《易》乎!其道至大而无不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
时固未始有一,而卦未始有定象;事固未始有穷,而爻亦未始有定位。
以一时而索卦,则拘于无变,非《易》也;以一事而明爻,则窒而不通,非《易》也。知所谓卦、爻、彖、象之义,而不知有卦、爻、彖、象之用,亦非《易》也。故得之于精神之运,心术之动,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可以谓之知《易》也。虽然,《易》之有卦,《易》之已形者也;卦之有爻,卦之已见者也。已形已见者,可以言知;未形未见者,不可以名求,则所谓《易》者,果何如哉?此学者所当知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爻(yáo):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长短横道。
- 彖(tuàn):《易经》中总括一卦含义的言辞。
- 纟因缊(yīn yūn):也作“氤氲”,形容云气浓郁。
- 奇(jī):指阳爻。
- 耦(ǒu):指阴爻。
翻译
《易经》这本书,卦、爻、彖、象的含义都具备了,而天地万物的情状也显现出来了。圣人担忧天下和后世,可以说是极致了!在天下之先开启事物,在天下之后完成事务,因此极力运用术数来确定天下的现象,彰显这些现象来确定天下的吉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是用来顺应性命之理、穷尽变化之道的。分散在道理上,就有万般不同;统一在道上,则没有两样。所以,“《易经》中有太极,由此产生两仪”。太极就是道;两仪就是阴阳。阴阳就是一种道。太极就是无极。万物的生成,都背负着阴而抱着阳,没有不存在太极、不存在两仪的。天地阴阳交合交感,变化无穷无尽。形体一旦接受生命,精神一旦发挥智慧,真假出现了,万千头绪产生了。《易经》因此确定吉凶而产生伟大的事业,所以《易经》就是阴阳之道;卦就是阴阳之物;爻就是阴阳之动。卦虽然不同,但相同的是阳爻和阴爻;爻虽然不同,但相同的是九和六。所以六十四卦是它的本体,三百八十四爻相互为用,远在天地四方之外,近在一个人自身之中。短暂在瞬息之间,细微在动静之时,没有不存在卦之象的地方,没有不存在爻之义的地方。《易经》真是伟大啊!它的道极其宏大而没有不包容的,它的用极其神妙而没有不存在的。
时间原本就没有开始是固定的一个,而卦原本也没有固定的象;事情原本就没有尽头,而爻也没有固定的位置。
用一个特定时间去探索卦,就会拘泥在没有变化上,这就不是《易经》了;用一件特定事情去明确爻,就会滞塞而不通,这也不是《易经》了。知道所说的卦、爻、彖、象的含义,而不知道有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