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第三折)

〔正宫·端正好〕则为他满怀愁,心间闷,做的个进退无门。那婆娘家一涌性,无思忖,我可也强打入迷魂阵。 〔滚绣球〕我这里微微的把气喷,输个信音,怎不教那厮背槽抛粪!更做道普天下无他这等郎君。想着容易情,忒献勤,几番家待要不问;第一来我则是可怜见无主娘亲,第二来是我惯曾为旅偏怜客,第三来也是我自己贪杯惜醉人。到那里呵,也索费些精神。 〔倘秀才〕县君的则是县君,妓人的则是妓人。怕不扭捏着身子蓦入他门,怎禁他使数的到支分,背地里暗忍。 〔滚绣球〕那好人家将粉扑儿浅淡匀,那里像咱干茨腊手抢着粉;好人家将那篦梳儿慢慢地铺鬓,那里像咱解了那襻胸带,下颏上勒一道深痕。好人家知个远近,觑个向顺,衠一味良人家风韵;那里像咱们,恰便似空房中锁定个猢狲,有那千般不实乔躯老,有万种虚嚣歹议论,断不了风尘。〔幺篇〕俺那妹子儿有见闻,可有福分,抬举的个丈夫俊上添俊,年纪儿恰正青春。你则是忒现新,忒忘昏。更做道你眼钝,那唱词话的有两句留文:“咱也曾武陵溪畔曾相识,今日佯推不认人。”我为你断梦劳魂。〔倘秀才〕我当初倚大呵妆儇主婚,怎知我嫉妒呵特故里破亲。你这厮外相儿通疏就里村!你今日结婚姻,咱就肯罢论。 〔脱布衫〕我更是的不待饶人,我为甚不敢明闻?肋底下插柴自忍。怎见你便打他一顿? 〔小梁州〕可不道一夜夫妻百夜恩,你可便息怒停嗔。他村时节背地里使些村,对着我合思忖:那一个双同叔打杀俏红裙。 〔幺篇〕则见他恶哏哏,摸按着无情棍,便有火性的不似你个郎君。我假意儿瞒,虚科儿喷,着这厮有家难奔。妹子也,你试看咱风月救风尘。 〔二煞〕则这紧的到头终是紧,亲的原来只是亲。凭着我花朵儿身躯,笋条儿年纪,为这锦片儿前程,倒赔了几锭儿花银,拚着个十米九糠,问甚么两妇三妻。受了些万苦千辛,我着人头上气忍,不枉了一世做郎君。 〔黄钟尾〕你穷杀呵甘心受分捱贫困,你富呵休笑我饱暖生淫惹议论。您中心觑个意顺,但休了你门内人,不要你钱财使半文,早是我走将来自上门。家业家私待你六亲,肥马轻裘待你一身,倒贴了奁房和你为眷姻。我将你写了的休书正了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tuī):太,过于。 茨腊(cí là):指干枯、粗糙。 (zhūn):纯,真。 (xuān):轻浮,聪明而狡猾。 哏哏(gén gén):狠的样子。 :鸟兽昆虫的窝,这里指家。

翻译

〔正宫·端正好〕只因为他满心忧愁,心中烦闷,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那婆娘家一股蛮劲,不加思考,我也只能硬着头皮闯进这迷魂阵。 〔滚绣球〕我在这里微微地叹气,传递个消息,怎能不让那家伙忘恩负义!更是觉得普天下没有像他这样的郎君。想着看她可怜没有依靠,又是同病相怜的旅客,再者也是我自己爱管闲事。到那里去,也得费些精力。 〔倘秀才〕县君就是县君,妓女就是妓女。就怕扭捏着身子贸然进入他家门,怎能禁得住他的指使和支使,只能在背地里暗暗忍受。 〔滚绣球〕那好人家的女子用粉扑把粉轻轻地均匀涂抹,哪像我们这双干枯粗糙的手抢着抹粉;好人家的女子用篦梳慢慢地梳理头发,哪像我们解开那胸前的衣带,在下巴上勒出一道深痕。好人家的女子懂得分寸,看个风向,全然是良家女子的风韵;哪像我们,就好像在空房间里关着个猴子,有那千般的不老实和虚夸,有万种的狂妄和坏议论,摆脱不了风尘的气息。 〔幺篇〕我那妹子还算有点见识,也有些福分,被抬举的丈夫英俊又更添英俊,年纪又正青春。你却是太喜新厌旧,太糊涂昏聩。更是说你眼神不好,那唱词里有两句唱词:“咱也曾武陵溪畔曾相识,今日佯推不认人。”我为你牵肠挂肚。 〔倘秀才〕我当初倚仗势力装模作样地为她主婚,怎知我嫉妒起来特意故意破坏这门亲事。你这家伙外表看上去粗心大意其实内心狡猾!你今天结婚,我也就能罢休不再计较。 〔脱布衫〕我更是不会轻易饶人,我为什么不敢明说呢?只能在肋下插着柴棍自己忍受。怎么能看到你就打你一顿呢? 〔小梁州〕难道不知道一夜夫妻百日恩,你应该息怒消气。他在村里的时候背地里使坏,对着我得思考一下:那一个谁像双同叔打死了俏红裙。 〔幺篇〕只见他恶狠狠的,摸着那无情的棍棒,即便有火气的人也不像你这个郎君。我假装瞒着,虚词哄着,让这家伙有家难回。妹子啊,你看看我这风月救风尘的办法。 〔二煞〕该紧张的到最后还是紧张,亲人终归是亲人。凭着我如花的身躯,像嫩笋的年纪,为了这美好的前程,倒赔上了几锭银子,拼着过吃糠咽菜的生活,管他什么两妇三妻。受了这么多的苦,我让人在头上撒气忍着,也不枉做一世男人。 〔黄钟尾〕你穷困时就甘心忍受贫困,你富裕时别笑我饱暖思淫欲遭人议论。你心里好好想想顺顺气,但别休了你妻子,也别要我半文钱,是我自己主动上门来的。家业家产都留给你家六亲,肥马轻裘都给你享用,还倒贴了嫁妆和你结为婚姻。我把你写的休书纠正了过来。

赏析

这段曲词刻画了赵盼儿复杂的情感和坚定的决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困境和情感挣扎。赵盼儿对负心人的愤怒、对妹子的同情以及她自己的无奈和坚韧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曲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如好人家女子与风尘女子的对比,突出了风尘女子的艰难处境。同时,赵盼儿的语言直白而有力,表达了她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整体风格既具有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又蕴含着人性的温暖和力量。

关汉卿

关汉卿

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