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徵君饮酒二十首 其十七

芳兰杂萧艾,颓俗散淳风。 咄嗟可柰何,有酒时一中。 噤吟笑唐举,幽忧怜敬通。 真妄讵能辨,荆人遗其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艾:艾蒿,臭草。常用来比喻品质不好的人。
  • 咄嗟(duō jiē):叹息。
  • 柰何:同“奈何”。
  • 唐举:战国时梁人,以相术著名。
  • 敬通:即冯衍,字敬通,东汉初期的辞赋家。

翻译

芳香的兰草夹杂着臭草艾蒿,颓废的习俗使淳朴的风气消散。只能叹息又能怎么办,有酒的时候就时常喝上一点。闭口不言笑对唐举,为冯衍的幽忧而怜惜。真假又怎能去分辨,就像楚人弄丢了自己的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社会风俗衰败,正邪混杂难以分辨的景象,透露出作者的无奈和感慨。以芳兰与萧艾对比,展示出美好与丑恶的交织。“咄嗟可柰何,有酒时一中”体现出一种借酒消愁、无奈面对现实的情绪。对唐举的笑和对敬通的怜,反映出对不同人物和现象的态度。最后以“荆人遗其弓”作比,暗示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或迷失一些重要的东西而不自知。整体意境略显无奈和惆怅,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和社会现状的思考与隐忧。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