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元日年六十七

· 方回
生平矻矻短檠窗,晚节灰心殢酒缸。 百岁三分新过二,十行一目旧无双。 又惊客枕听春雨,即合归舟上浙江。 未必樊迟劣颜子,故应学稼胜为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矻矻 (kū kū):勤奋不懈的样子。
  • 短檠窗:简陋的书桌和窗,指清贫的读书环境。
  • 灰心:失去信心或兴趣。
  • 殢酒缸:沉溺于酒。
  • 百岁三分新过二:指已经过了三分之二的寿命,即六十七岁。
  • 十行一目:形容阅读速度极快,一眼能看十行。
  • 客枕:旅人的枕头,指旅途中。
  • 归舟:回家的船。
  • 浙江:指钱塘江,即杭州一带。
  • 樊迟:孔子的弟子,曾向孔子请教农事。
  • 颜子:指颜回,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称。
  • 学稼:学习农耕。
  • 为邦:治理国家。

翻译

我一生勤奋不懈地学习,在简陋的书桌和窗前度过,晚年却失去了对学问的兴趣,沉溺于酒中。现在我已经六十七岁,人生的百岁寿命已经过了三分之二。我曾以一眼能看十行的阅读速度自豪,现在却感到旧日的无双已不再。在旅途中,我被春雨的声音惊醒,决定立即乘船返回浙江的家乡。虽然我可能不如颜回那样有德行,但我认为学习农耕比治理国家更有意义。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方回晚年的心境变化和对人生的反思。诗中,“生平矻矻短檠窗”展现了诗人年轻时的勤奋和对学问的追求,而“晚节灰心殢酒缸”则描绘了晚年的颓废和对生活的失望。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年轻时追求的反思和对晚年生活的无奈。最后两句诗则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成就的淡漠,反映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