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汪翔甫八月十日卒去曹元会五月三日之报仅三月馀两翁皆年八十四

· 方回
甫作诗为两翁寿,岂虞相继骇予闻。 八旬已过太公望,一旦俱为冥漠君。 场屋少时尝张王,兵戈晚岁忽纷纭。 全天所赋无遗憾,端复真修地下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刚刚。
  • 岂虞:哪里预料到。
  • 骇予闻:使我震惊。
  • 八旬:八十岁。
  • 太公望:指姜太公,古代长寿的象征。
  • 冥漠君:指已故的人。
  • 场屋:科举考试的场所。
  • 张王:指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 兵戈:战争。
  • 纷纭:混乱。
  • 全天所赋:指自然赋予的寿命。
  • 无遗憾:没有遗憾。
  • 端复真修:指真正的修养。
  • 地下文:指阴间的文章,这里比喻死亡。

翻译

刚刚为两位老者作诗祝寿,哪里预料到相继传来他们的死讯,令我震惊。两位都已过八十岁,如同古代的姜太公一般长寿,却在一日之间都成了已故之人。他们在科举考试中曾有过辉煌,晚年却遭遇战乱的纷扰。他们自然赋予的寿命已尽,没有遗憾,真正的修养使他们在地下也能安然。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两位老者相继去世的哀悼之情。诗中,“八旬已过太公望”一句,既赞颂了两位老者的长寿,又暗含了对他们去世的惋惜。后文通过对他们生平的简述,展现了他们在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以及诗人对他们一生的评价。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逝者的怀念。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