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补衮(gǔn):补缀衣袍,比喻修补国家的缺失。
- 鼎鼐(dǐng nài):古代烹饪用的大锅,常用来比喻国家政权或重要职位。
- 赐履:赐予鞋子,古代君王赐予臣子的礼物,表示恩宠。
- 铭旂常(míng qí cháng):在旗帜上刻字,表示纪念或表彰。
- 浃背(jiā bèi):湿透背部,形容汗水多。
- 北窗:指凉爽的地方。
- 协力诛楚新:共同努力消灭楚国的新势力。
- 见忌于高光:在高光时刻被嫉妒。
- 商山:山名,此处可能指隐居之地。
- 富春:地名,古代隐士的隐居之地。
- 采钓:采摘和钓鱼,指隐居生活。
- 庸何伤:又有什么伤害呢?
翻译
修补国家的缺失,占据重要的职位,赐予鞋子并刻字在旗帜上以示纪念。常常流汗湿透背部,有谁知道北窗下的凉爽。共同努力消灭楚国的新势力,却在高光时刻遭到嫉妒。商山和富春,采摘钓鱼的生活又有什么伤害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补衮据鼎鼐与北窗凉爽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斗争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补衮据鼎鼐”与“赐履铭旂常”描绘了政治生涯的荣耀与繁忙,而“流汗每浃背”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生活的艰辛。后半部分转向对隐居生活的赞美,通过“商山与富春,采钓庸何伤”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人方回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