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判野耘尝宦云南今以馀瘴多病意欲休官因读唐书南诏传为此二诗问其风俗
万里蚕丛国,西南出漏天。
吐蕃唐徼接,越巂汉疆连。
参井星躔外,岷峨雪界边。
䍧船元下粤,剑栈忽朝燕。
骠信狂图歇,苴咩险要镌。
称元更号谓,督爽革官联。
慰谕开行府,咨诹肃使权。
贝仍通一觅,土尚锡双田。
饰齿金兼漆,充衣卉与毡。
瓜匏冬更实,桃杏腊尤妍。
混壹良堪喜,诛求或未悛。
霜威才莅止,舆诵总驩然。
归橐无蛮货,征袍有瘴烟。
□曾甘鞅掌,由此困沉绵。
柔远华风浃,同文译史传。
愿闻谈土俗,王会纂周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蚕丛国:指古代西南地区的国家。
- 漏天:形容天空广阔无垠。
- 吐蕃: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
- 越巂:古代地名,今四川西昌一带。
- 参井星躔:指星宿的位置。
- 岷峨雪界:指岷山和峨眉山,这里指雪域边界。
- 䍧船:古代的一种船只。
- 剑栈:指栈道,古代连接川滇的交通要道。
- 骠信:古代南诏国的君主称号。
- 苴咩:古代南诏国都城。
- 督爽:古代官职名。
- 贝仍通一觅:指贝币仍然通用。
- 土尚锡双田:指土地仍然肥沃。
- 饰齿金兼漆:指用金和漆装饰牙齿的习俗。
- 充衣卉与毡:指穿着用草和毡制成的衣服。
- 瓜匏冬更实:指瓜果在冬天更加丰硕。
- 桃杏腊尤妍:指桃杏在腊月特别美丽。
- 混壹:指统一。
- 诛求:指苛捐杂税。
- 霜威:指严厉的政令。
- 舆诵:指民众的歌颂。
- 归橐:指归来的行李。
- 蛮货:指南方的特产。
- 征袍:指出征时穿的战袍。
- 瘴烟:指瘴气,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
- 柔远:指安抚边远地区。
- 华风浃:指中原文化的影响深入。
- 同文译史传:指用同一种文字翻译历史文献。
- 王会纂周篇:指编纂有关周朝的文献。
翻译
在遥远的西南,有一个被称为蚕丛的国家,它的天空广阔无垠。这里与吐蕃接壤,越巂与汉地相连。星宿在岷山和峨眉山的雪域边界之外闪烁,古代的船只曾经驶向广东,而栈道则通往燕地。南诏国的君主狂妄的图谋已经消歇,都城苴咩的险要之地也被刻记。官职有所变革,开府行军,使权肃整。贝币仍然通用,土地依旧肥沃。人们用金和漆装饰牙齿,穿着草和毡制成的衣服。瓜果在冬天更加丰硕,桃杏在腊月特别美丽。国家的统一值得欣喜,但苛捐杂税或许还未停止。严厉的政令一到达,民众的歌颂便随之而来。归来的行李中没有南方的特产,战袍上却有瘴气的痕迹。曾经甘愿忙碌,也因此困于沉重的疾病。中原文化的影响深入边远地区,历史文献用同一种文字翻译。希望听到关于当地土俗的谈论,编纂有关周朝的文献。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古代西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通过对地理、历史、文化的描述,展现了该地区的独特魅力。诗中,“蚕丛国”、“漏天”等词语勾勒出了西南的辽阔与神秘,“吐蕃”、“越巂”等则体现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后文通过对当地风俗、物产的描写,以及对政治变迁的叙述,反映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刻理解和深厚感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西南地区的赞美,也是对历史的回望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