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寓轩张梦符侍郎下访

· 方回
事业更篇章,从来例姓张。 茂先同晋轨,子寿振唐纲。 已树旂常绩,仍专翰墨场。 云仍今接踵,月旦早名扬。 神剑干将出,高冠獬豸昂。 褰帷初鄂渚,杖斧复钱塘。 士类星杓仰,文声电泽滂。 四愁肩慷慨,七命敌铿锵。 暖酹梅边冢,春遨柳下航。 留题存感慨,属和笑奔忙。 羸劣惭形秽,含弘赖疾藏。 一离湖曲路,五换岁干阳。 诵句思诗伯,除官说侍郎。 班联参冢宰,铨部佐文昌。 北壤蠙蛛割,南邦翠荡翔。 雪寻浮玉渡,月认涌金墙。 不鄙侨栖陋,来同雅话长。 有书兼笔砚,无酒但茶汤。 衰谢时维迈,羁穷气尚刚。 斯人一青顾,怀古视穹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旂常 (qí cháng):古代旗帜的一种,这里指功绩、荣誉。
  • 翰墨场 (hàn mò chǎng):指文学创作的领域。
  • 云仍 (yún réng):指子孙后代。
  • 月旦 (yuè dàn):指评论人物,这里指名声。
  • 獬豸 (xiè zhì):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能辨是非曲直,这里指高官的冠饰。
  • 褰帷 (qiān wéi):揭开帷幕,指官员巡视。
  • 鄂渚 (è zhǔ):地名,指湖北一带。
  • 钱塘 (qián táng):地名,指杭州。
  • 士类 (shì lèi):指士人、学者。
  • 星杓 (xīng biāo):北斗七星的柄,比喻重要的指引。
  • 电泽 (diàn zé):比喻声名迅速传播。
  • 四愁 (sì chóu):指四种忧愁,这里指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 七命 (qī mìng):指七种命运,这里指诗人的命运。
  • 暖酹 (nuǎn lèi):指温暖的祭奠。
  • 春遨 (chūn áo):指春天游玩。
  • 留题 (liú tí):指在游览地题诗。
  • 羸劣 (léi liè):指身体瘦弱。
  • 含弘 (hán hóng):指包容广大。
  • 疾藏 (jí cáng):指隐藏疾病。
  • 岁干阳 (suì gān yáng):指岁月的流逝。
  • 诗伯 (shī bó):指诗坛的领袖。
  • 侍郎 (shì láng):官职名,指中央政府的副部长。
  • 班联 (bān lián):指官员的班次和联名。
  • 冢宰 (zhǒng zǎi):指宰相。
  • 铨部 (quán bù):指负责选拔官员的部门。
  • 文昌 (wén chāng):指文化繁荣。
  • 北壤 (běi rǎng):指北方地区。
  • 蠙蛛 (pín zhū):指珍珠。
  • 南邦 (nán bāng):指南方地区。
  • 翠荡 (cuì dàng):指绿色的波荡,比喻繁荣。
  • 浮玉渡 (fú yù dù):指美丽的渡口。
  • 涌金墙 (yǒng jīn qiáng):指金色的城墙,比喻繁华。
  • 侨栖 (qiáo qī):指寄居他乡。
  • 雅话 (yǎ huà):指高雅的谈话。
  • 羁穷 (jī qióng):指在外漂泊,生活困顿。
  • 穹苍 (qióng cāng):指天空。

翻译

张梦符侍郎的到访,让我感到非常高兴。他的事业和文学成就,一直是张姓家族的骄傲。他的功绩如同古代的旗帜,荣誉满载,同时在文学领域也是独领风骚。他的子孙后代也继承了他的才华,名声早已远扬。他的形象如同古代的神剑和高冠,威严而庄重。他曾巡视鄂渚和钱塘,士人们都仰望他的指引,他的声名如同电光般迅速传播。他的诗篇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命运也充满了铿锵之声。他在梅边温暖地祭奠,春天则在柳下游玩。他在各地留下诗篇,我虽然身体瘦弱,但仍然努力创作,尽管疾病缠身。自从离开湖边的路,已经过去了五年。我思念着诗坛的领袖,谈论着侍郎的官职。他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协助选拔官员,促进文化的繁荣。北方和南方都因他的治理而繁荣。他在美丽的渡口和金色的城墙留下了足迹。他不嫌弃我简陋的居所,与我进行了长时间的雅谈。我们只有书和笔砚,没有酒,只有茶汤。尽管我日渐衰老,生活困顿,但我的精神依然坚强。他的到来让我感到荣幸,我仰望着天空,思考着古代的理想。

赏析

这首诗是方回对张梦符侍郎的赞颂和自我感慨的表达。诗中,方回通过对张梦符的功绩、文学成就、声名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方回也表达了自己虽然身体衰弱、生活困顿,但精神依然坚强的情感。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张梦符的深厚敬意和对古代理想的向往。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