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道中

· 方回
县街长五里,当路卧耕牛。 民户时常闭,官征琐屑收。 永无灯火市,况有管弦楼。 崖石偏欺马,湍溪不受舟。 荤膻何可致,蔬茹尚难求。 客籴珠同价,村沽水杂篘。 采樵多遇虎,护果最防猴。 烟火销荒店,茅茨溃废邮。 兵戈虽幸免,赋役更深忧。 不是山堪赏,行人步步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昌化:地名,今属浙江省杭州市。
  • 县街:县城的街道。
  • 耕牛:用于耕作的牛。
  • 官征:官方征收的税赋。
  • 琐屑:细小而繁多。
  • 灯火市:夜晚有灯光的市集。
  • 管弦楼:演奏音乐的楼阁。
  • 湍溪:水流湍急的溪流。
  • 荤膻:指肉类食物。
  • 蔬茹:蔬菜。
  • 客籴:旅客购买粮食。
  • 村沽:乡村的酒。
  • 水杂篘:水中的杂质。
  • 采樵:砍柴。
  • 护果:保护果实。
  • 茅茨:茅草屋顶。
  • 溃废邮:破败的邮亭。
  • 兵戈:战争。
  • 赋役:赋税和劳役。
  • 山堪赏:值得欣赏的山景。

翻译

在昌化道中行走,县城的街道长达五里,路上躺着耕牛。民户常常紧闭,官方征收的税赋细小而繁多。这里永远没有夜晚的灯火市集,更不用说有演奏音乐的楼阁了。崖石常常逼近马匹,湍急的溪流连船只都无法通行。肉类食物难以获得,蔬菜更是难以求得。旅客购买粮食与珍珠同价,乡村的酒掺杂着水中的杂质。砍柴时常常遇到老虎,保护果实最需要防备的是猴子。烟火在荒废的店铺中熄灭,茅草屋顶的邮亭破败不堪。虽然幸免于战争,但更深的是对赋税和劳役的忧虑。这里并不是因为山景值得欣赏,而是行人每一步都充满了愁苦。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代昌化道中的荒凉景象,通过对比繁华与荒芜,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忧虑。诗中,“县街长五里,当路卧耕牛”等句,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县城的萧条;“民户时常闭,官征琐屑收”则反映了百姓生活的艰难和官府的苛政。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作者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