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
注释
- 垂髫 (chuí tiáo):指童年。
- 华颠 (huá diān):指老年。
- 瘦筇 (shòu qióng):细长的竹杖。
- 楠楩 (nán pián):楠木和楩木,都是珍贵的树种。
- 蟆颐 (má yí):蛤蟆的嘴巴,形容形状。
- 娲弦 (wā xián):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时所用的弦,这里形容水声。
- 拳挛 (quán luán):紧握,这里指手脚并用。
- 穹龟 (qióng guī):巨大的乌龟。
- 枞簴 (cōng jù):古代悬挂钟鼓的木架。
- 湢室 (bì shì):浴室。
- 丹铅 (dān qiān):红色的铅粉,古代用于绘画。
- 婵娟 (chán juān):形容月光明亮美好。
- 蹁跹 (pián xiān):形容舞姿轻盈。
- 缒绠 (zhuì gěng):用绳索系着下降。
- 潺潺 (chán chán):形容水声。
- 遄 (chuán):迅速。
- 磊砢 (lěi luǒ):形容山石堆积。
- 悼 (dào):悲伤。
- 修梁 (xiū liáng):高大的桥梁。
- 歘然 (xū rán):忽然。
- 霤深 (liù shēn):屋檐下的水沟深。
- 插羽 (chā yǔ):插上羽毛,形容飞翔。
- 坡老 (pō lǎo):指宋代文学家苏轼。
翻译
金华北山有三座洞天,我童年时就想去,如今已是白发苍苍。春风吹拂着衣服,雨水洗净了鞋履,我拄着细长的竹杖,漫步在苍茫的山烟之中。山高而地平,我走在幽深的涧谷,树根像石脉一样交织,楠木和楩木森森成林。我步上飞桥俯瞰石洞,崖壁上的风痕雾迹仿佛化作了异物,龙首昂起,尾巴旋转。洞中的暗穴如同蛤蟆的嘴巴,急流泻下,水声如同女娲的弦乐。我逆流而上,手持火把涉水,肩背擦过石壁,手脚并用前行。水流尽头,道路平坦,我用火把照亮幽深的内部。细纹如波,涌浪相接,皓彩如雪,飞霜般鲜亮。洞内有大如狮子、虎、犀牛、大象的石像,也有细碎如蜂群的小石。蜿蜒的双蟠龙,角尾俱全,一一以玉爪抓着坚硬的苍石。巨大的乌龟背负着甲壳,颜色深黑,长蛇白色的身体相互缠绕。钟声鼓声自然响起,不需要木架悬挂。直棂斜槛内藏着浴室,短畦长町像是移来的原野。青云白霓,五色霞光,笑着画出败絮,留下红色的铅粉。中途经过最深的地方,伏身低望洞口的泉水。空明一线,隔着远见,秋蟾浴海,光芒婵娟。左岩上的袈衣横亘,叠摺众皱,垂下轻盈的舞姿。其余的神怪无法尽述,似乎是凿刻又非凿刻。出洞后,我登上山腰,叩开中洞,从外看石井,听见潺潺水声。深入险地,思考着用绳索下降,长竿上挂着火把,我先你后。水帘可俯,心中感到悲伤,到此十九人归,言谈迅速。我嗜好奇异,不怕经历险阻,足以目睹,故而感到轻松。翻身回望水帘处,银河如天降,悬于我前。常情疑复下百尺,积水定作神龙渊。石干径辟,却易进,玉笋拔地,修长而圆。宜为渊处,乃为屋,亦或摩藓题新篇。同游者怪我久未出,笑谓岂欲井底眠。林幽风起,日已晚,犹睨高洞山之巅。薪蒸可买,樵我导,不远数里,仍攀缘。傍从石壁入深坼,如铁户限,琼为櫋。俨然海相挂珠络,熟视始信非誇传。左为朝真正面入,便想笙鹤遨群仙。云霞波涛,仙衣裳,奇诡岂必下洞专。歘然修梁架岩起,左右苍白,龙形全。望中极底胜漆黑,双扉隐隐启半边。天光一道烛扉内,知此明罅从何穿。霤深壁峭不可往,安得插羽如飞鸢。嗟余兹游尚牵俗,身所骤历辞难宣。但思乞水学坡老,洗眼看字消馀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金华北山三洞天的探险经历,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洞中的奇幻景象。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如将洞内的石像比作狮子、虎、犀牛、大象,将水声比作女娲的弦乐,将洞内的景象比作仙境,使得整个探险过程充满了神秘和惊奇。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奇观的敬畏和对探险的渴望,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探险的刺激和自然的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