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翁石桥

· 方凤
金椎谁奋破山霆,趋石浑疑走六丁。 间道便须横螮蝀,长竿先已竖蜻蜓。 济川作略君堪纪,吟雪行藏我欲经。 领取溪山好风月,更看高架翼然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椎(jīn zhuī):金属制的大锤,这里指古代神话中用来开山的工具。
  • 破山霆:霆,指雷声。这里形容金椎的力量巨大,能够破山开路。
  • 六丁:道教中的六位丁神,常被描绘为力大无穷的神祇。
  • 间道:小路,捷径。
  • 螮蝀(dì dōng):彩虹的别称。
  • 竖蜻蜓:形容竖立的样子,这里比喻桥的立柱。
  • 济川:渡河,这里比喻解决困难或完成大事。
  • 作略:策略,方法。
  • 吟雪:吟咏雪景,这里可能指诗人在雪中思考或创作。
  • 行藏:行踪,行为。
  • 领取:享受。
  • 翼然亭:形容亭子飞檐翘起,如同鸟翼展开的样子。

翻译

谁挥动着金椎,破开了山中的雷鸣,仿佛驱使着六丁神祇般的力量。寻找小路,便要横跨那如彩虹般的大桥,长竿早已竖立,如同蜻蜓般挺拔。渡河的策略你应当记下,我在雪中吟咏,思考着我的行踪和行为。享受着溪山间的美好风月,更期待看到那高架上,翼然展开的亭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通过神话中的金椎破山和六丁神祇的比喻,展现了开山建桥的宏伟场景。诗中“横螮蝀”、“竖蜻蜓”等生动形象的比喻,增添了诗意的浪漫与想象。后两句则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个人行为的反思。整首诗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展现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深刻感悟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方凤

宋元间婺州浦江人,一名景山,字韶卿(韶父),号岩南。宋末恩授容州文学,入元不仕。善为古今诗,不缘雕琢,体裁纯密,自成一家。有《存雅堂稿》等。 ► 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