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孙元京近诗

· 方回
后生如猬总能诗,骨弱瞳昏俗不治。 忽似再生萧德藻,已应突过李之仪。 扫红紫阵观黄落,悬万千钧系一丝。 精刮洁磨犹未已,直须陶谢与同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刺猬,这里比喻众多的年轻人。
  • 瞳昏:视力模糊,比喻学识浅薄。
  • 不治:不整齐,不纯净。
  • 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号千岩老人。
  • 李之仪:北宋词人,字端叔,号姑溪居士。
  • 扫红紫阵:比喻清除华丽而不实的文风。
  • 黄落:指秋天树叶变黄落下,比喻淘汰过时的东西。
  • 悬万千钧系一丝:比喻极其重要或危险。
  • 精刮洁磨:比喻精心雕琢,不断磨练。
  • 陶谢: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翻译

如今的年轻人如同刺猬般众多,都能吟诗,但他们的骨骼薄弱,视力模糊,学识浅薄,文风不纯净。然而,孙元京的诗作却仿佛让萧德藻重生,甚至超越了李之仪的水平。他扫除了华丽而不实的文风,淘汰了过时的东西,就像在极其重要或危险的情况下,悬挂着万千钧重的物体只依靠一根细丝。他的诗作还在精心雕琢,不断磨练中,只有与陶渊明和谢灵运这样的诗人同时代,才能与之媲美。

赏析

这首诗是方回对孙元京近诗的评价。诗中,方回首先批评了当时年轻诗人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高度赞扬了孙元京的诗作,认为其水平甚至超过了萧德藻和李之仪。方回用“扫红紫阵观黄落,悬万千钧系一丝”来形容孙元京诗作的精妙和重要性,最后期待孙元京能与陶渊明和谢灵运这样的大诗人相提并论。整首诗语言简练,评价中肯,表达了对孙元京诗作的极高期待。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