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杨明府华父夜宿鸬鹚源

· 方回
桐庐杨明府,高谊有缓急。 凌江每见访,烂醉必旬日。 知我欲东游,相拉过其宅。 城南登小舟,仅阔六七尺。 岸人观不退,莫知孰主客。 西风篙工喜,布被当帆席。 青蔬煮豆乳,滩转灶釜仄。 更觉气象古,酌酒瓷盏碧。 千山霜叶红,绵绮天组织。 郊坰有此奇,阛阓苦未识。 明府眼力高,心赏寄绝壁。 指似挂篰岩,茅屋拟便葺。 老夫今十年,往来钓台侧。 汗颜不敢登,人品霄壤隔。 夜宿鸬鹚源,荦确陟危石。 吾家三拜公,晚唐老诗伯。 衣冠世不坠,奕叶绍桂籍。 避地馆者谁,一僧年八十。 呜呼穷谷中,亦复有马迹。 纪事聊此吟,续烛借纸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凌江:指渡江。
  • 烂醉:形容饮酒过量,醉得厉害。
  • 旬日:十天。
  • 篙工:船夫,撑船的人。
  • 布被当帆席:用布被当作帆使用。
  • 豆乳:豆浆。
  • 滩转灶釜仄:在滩边转动灶台和锅,形容在简陋的环境中烹饪。
  • 酌酒瓷盏碧:用碧色的瓷盏斟酒。
  • 千山霜叶红:形容秋天山上的枫叶红得像霜一样。
  • 绵绮天组织:形容天空像织锦一样美丽。
  • 郊坰:郊外。
  • 阛阓:市集,市场。
  • 挂篰岩:挂在岩石上的竹篓。
  • 茅屋拟便葺:打算修缮茅屋。
  • 汗颜:因羞愧而出汗,形容非常惭愧。
  • 人品霄壤隔:形容人的品质高低差距极大。
  • 荦确:形容石头多而险峻。
  • :登,上升。
  • 诗伯:诗坛的领袖。
  • 衣冠世不坠:指家族的声望和地位一直保持不衰。
  • 奕叶绍桂籍:指家族世代相传,如同桂树一样茂盛。
  • 避地馆者谁:指避难所的馆舍主人是谁。
  • 纪事聊此吟:记录这些事情,姑且以此吟咏。

翻译

桐庐的杨明府,他的情谊深厚,总是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帮助。他常常渡江来访,每次都会与我痛饮至醉,一醉就是十天。得知我打算东游,他便邀请我一同前往他的宅邸。我们沿着城南的小舟前行,那船仅宽六七尺。岸边的人们围观不散,不知谁是主谁是客。西风吹拂,船夫高兴,我们用布被当作帆席。在滩边转动灶台和锅,煮着青蔬和豆浆。更觉得这景象古朴,我们用碧色的瓷盏斟酒。千山上的枫叶红得像霜一样,天空像织锦一样美丽。郊外的景色有如此奇妙,市集中的人却苦于未曾见识。杨明府的眼力高远,他的心赏寄托在绝壁之上。他指向挂着竹篓的岩石,打算修缮那里的茅屋。我今年已经十年,往来于钓台之侧。我汗颜不敢登临,因为人的品质高低差距极大。夜晚我们宿在鸬鹚源,那里石头多而险峻,我们登上危险的石头。我的家族有三位拜公,他们是晚唐的诗坛领袖。家族的声望和地位一直保持不衰,如同桂树一样茂盛,世代相传。避难所的馆舍主人是谁,是一位八十岁的僧人。唉,在这穷谷之中,竟也有马的足迹。我记录这些事情,姑且以此吟咏,续烛借纸笔。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与杨明府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共同经历的旅行和夜宿的情景。诗中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和对自然美景的共同欣赏。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自己家族历史和文化的自豪,以及对避难所中老僧的敬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