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

灵均作天问,子厚为之对。 玄冥莫可诘,幻说多诡怪。 苍苍特其形,厥义了难解。 尼山自绝笔,人文已久坏。 果有司造者,应不终泯晦。 吾欲灰吾心,纳世于聋聩。 复为崆峒民,穴野奚土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均:指屈原,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
  • 天问:屈原所作的一篇长诗,内容涉及宇宙、神话、历史、政治等方面的问题。
  • 子厚:指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 玄冥: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代表幽暗。
  • (jié):追问,责问。
  • 诡怪:奇异怪诞。
  • 苍苍:深青色,常用来形容天空或远山。
  • 厥义:其意义。
  • 尼山: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尼山是其出生地。
  • 绝笔:指孔子去世,不再有新的教诲。
  •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 司造者:指创造世界的主宰或神灵。
  • 泯晦:消失,不为人知。
  • 灰吾心:使我的心如死灰,不再有激情或希望。
  • 聋聩(lóng kuì):耳聋,比喻对世事无知无觉。
  •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传说中黄帝向广成子问道的地方。
  • 穴野:指隐居山野。
  • 奚土蒉(xī tǔ kuì):何处的土地和草木,蒉指草编的筐,这里泛指草木。

翻译

屈原创作了《天问》,柳宗元为其作答。 幽暗之神难以追问,幻说多奇异怪诞。 天空的深青色只是其形态,其意义难以明了。 孔子去世后,人文已经久已衰败。 果真有创造世界的主宰,应该不会永远不为人知。 我想让我的心如死灰,将世界纳入无知无觉之中。 再次成为崆峒山的隐士,隐居于何处的山野之中。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屈原《天问》和柳宗元答文的提及,表达了对宇宙、人文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中,“玄冥莫可诘”与“幻说多诡怪”反映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疑惑与对传统神话的批判。后文对孔子去世后人文衰败的感慨,以及对创造世界主宰存在的怀疑,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最后,诗人表达了想要隐居山野,远离尘嚣的愿望,以此来寻求心灵的安宁和真理的探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王义山

元富州丰城人,字元高,号稼村。南宋末理宗景定三年进士。知新喻县,迁永州司户。入元,提举江西学事。著有《稼村类稿》。 ► 1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