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稍愈戏书三十韵

· 方回
药滓弃盛钵,药贴堆满案。 药价殊不廉,药效一何缓。 身昔未病时,饮啖百无惮。 一病半月馀,食味等土炭。 昼睡反多夜,夕呻每彻旦。 席硬骨加痛,衾垢肤转汗。 三更渴吻急,强起揭书幔。 灯晕大如盆,故作红碧烂。 年今五十九,溘死讵足叹。 先君抱幽愤,较兹减三算。 杜梅两诗老,声价百代冠。 享寿仅及此,官职亦云漫。 又如同学生,何止夭阏半。 中道或无成,万事春凌泮。 老我幸已多,苟脱兵火难。 剥肤极朘削,糊口就退愞。 造物屡见赦,得失互惊惋。 未容遽朽腐,更遣足忧患。 假如即不起,游魂去常干。 殓具无可陈,襄事孰与赞。 二儿寓邻州,两月消息断。 何时捐别业,理舟抵归岸。 人生良艰哉,受此世缘绊。 抢榆及抟风,各各凭羽翰。 至灵可不如,外攻乏中捍。 自非有仙骨,宁免寒暑锻。 彭殇终同途,颜蹠匪殊贯。 形凝靡不销,气聚会有散。 达者悟斯理,卢胡一笑粲。 排闷写心谣,治命实非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药滓 (yào zī):药渣。
  • 药贴 (yào tiē):药方。
  • 食味等土炭 (shí wèi děng tǔ tàn):形容食物无味,如同土和炭。
  • 渴吻 (kě wěn):极度口渴。
  • 书幔 (shū màn):书房的帷幕。
  • 灯晕 (dēng yūn):灯光的晕影。
  • 溘死 (kè sǐ):突然死亡。
  • 先君 (xiān jūn):已故的父亲。
  • 幽愤 (yōu fèn):深藏的怨恨。
  • 杜梅 (dù méi):指杜甫和梅尧臣,两位著名的诗人。
  • 夭阏 (yāo è):早逝。
  • 凌泮 (líng pàn):凌乱,混乱。
  • 朘削 (juān xuē):剥削,压榨。
  • 退愞 (tuì nuò):退缩,懦弱。
  • 造物 (zào wù):指自然或天命。
  • 惊惋 (jīng wǎn):惊讶和惋惜。
  • 朽腐 (xiǔ fǔ):腐朽,衰败。
  • 游魂 (yóu hún):游荡的灵魂。
  • 殓具 (liàn jù):丧葬用品。
  • 襄事 (xiāng shì):协助办理丧事。
  • 世缘 (shì yuán):世俗的牵绊。
  • 抢榆 (qiǎng yú):比喻迅速行动。
  • 抟风 (tuán fēng):乘风,比喻利用机会。
  • 仙骨 (xiān gǔ):指修炼成仙的资质。
  • 寒暑锻 (hán shǔ duàn):经历寒冷和炎热。
  • 彭殇 (péng shāng):指长寿和短命。
  • 颜蹠 (yán zhí):指美丑。
  • 形凝 (xíng níng):形体凝固。
  • 气聚 (qì jù):气息聚集。
  • 达者 (dá zhě):通达事理的人。
  • 卢胡 (lú hú):笑声。

翻译

药渣弃置在盛药的钵中,药方堆满了案头。药价并不便宜,但药效却如此缓慢。在我未生病时,饮食无所顾忌。一旦生病半月有余,食物的味道如同土炭一般无味。白天的睡眠反而比夜晚多,夜晚的呻吟常常持续到天明。床硬使骨头更加疼痛,被子脏了使皮肤出汗。三更时分,口渴难耐,强撑着起床拉开书房的帷幕。灯光的晕影大如盆,故意让它红碧交错,灿烂夺目。如今我已五十九岁,突然死去又何足叹息。我已故的父亲怀有深藏的怨恨,比我现在少了三年的寿命。杜甫和梅尧臣这两位诗坛巨匠,名声百代传颂。他们的寿命也仅此而已,官职更是虚无。又如同我的同学,早逝者何止一半。有些人中途未能有所成就,万事变得凌乱。我幸运地多活了许多年,幸免于战火的灾难。被极度剥削,勉强糊口,变得退缩懦弱。自然或天命屡次赦免我,得失之间令人惊讶和惋惜。未允许我迅速腐朽,更让我承受足够的忧患。假如我即刻死去,我的游魂将去往何处。丧葬用品无从陈列,谁能协助我办理丧事。我的两个儿子住在邻州,两个月来消息断绝。何时能放弃这里的产业,整理舟船回到故乡。人生真是艰难,被世俗的牵绊所困。迅速行动和利用机会,各自凭借自己的能力。最灵巧的人也可能不如别人,外部的攻击缺乏内部的抵抗。若非有修炼成仙的资质,怎能避免经历寒冷和炎热。长寿和短命最终同归于尽,美丑也没有本质的区别。形体凝固,气息聚集,终会有散去的一天。通达事理的人明白这个道理,会发出一声笑。排解闷气,写下心声,我的遗言并非混乱。

赏析

这首作品深刻反映了作者在病中的痛苦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药渣、药方、病痛的描写,展现了病中的无助和生活的艰辛。诗中对生死、命运的探讨,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世俗的超越。通过对杜甫、梅尧臣等历史人物的提及,作者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洞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在病榻上的哲思和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