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起有感

· 方回
古人所愿为,莫若言事官。 前后五百辈,风节何索然。 士所甚荣者,草诏登金銮。 缪妄或预选,文章何足传。 又如相人国,操秉中书权。 奸邪杂庸懦,覆餗鼎实颠。 代天分百工,设此三要职。 我虽幸登名,三不践其一。 尝叨台谏命,大臣阴见柅。 击搏非所能,甘受一麾斥。 于时已溃乱,竟不保宗祏。 论罪诛枯?,孰可付史笔。 星河夜西流,看天徒叹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索然:形容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 草诏:起草诏书。
  • 金銮:指皇帝的宝座或朝廷。
  • 缪妄:错误荒谬。
  • 预选:参与选拔。
  • 相人国:指担任宰相,辅佐国家。
  • 操秉:掌握,持有。
  • 中书权:指中书省的权力,中书省是古代中央政府的重要机构。
  • 覆餗鼎实颠:比喻国家政治混乱,政权不稳。
  • 代天:代表天命,指皇帝或其代表。
  • 百工:指各种官职。
  • 三要职:指重要的三个职位。
  • :谦词,表示自己不配得到。
  • 台谏:指御史台和谏官,负责监察和进谏。
  • :阻止,阻碍。
  • 一麾斥:被排斥,被罢免。
  • 宗祏:宗庙,指国家的根本。
  • 论罪诛枯?:指对罪行进行审判和惩罚。
  • 史笔:历史记载。
  • 星河:银河。

翻译

古人所愿成为的,莫过于言事官。前前后后有五百多人,但他们的风节却显得乏味无趣。士人最为荣耀的,是起草诏书登上金銮殿。但这些错误荒谬的人或许也能参与选拔,他们的文章并不值得流传。又如担任宰相辅佐国家,掌握中书省的权力。但这些奸邪和庸懦之人,却使得国家政治混乱,政权不稳。代表天命的皇帝分派百官,设立这三个重要职位。我虽然有幸被提名,但却未能担任其中任何一个。曾经担任过御史台和谏官的职务,但被大臣暗中阻止。我无法进行激烈的斗争,只能甘愿被排斥。那时国家已经陷入混乱,最终未能保住国家的根本。对于这些罪行进行审判和惩罚,谁能够承担起历史记载的责任呢?夜晚看着星河向西流动,我只能空自叹息。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混乱的深深忧虑。通过对比古人所愿的言事官与现实中官员的无能和腐败,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未能担任重要职位、未能改变国家命运的无奈和遗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