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斋秋感二十首

· 方回
血气少未定,所见恨浅局。 百炼至老成,精力已不足。 所□著法言,纪事纂实录。 向来窃有志,迟回未欲速。 □□□□尽,断简浩难续。 意长岁月短,雪发忽已秃。 德功两莫攀,其次当自勖。 山中假馀年,不远尚可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血气:指人的精力、活力。
  2. 浅局:浅薄,见识不广。
  3. 百炼:经过多次磨炼。
  4. 法言:指规范的言论,这里可能指著作。
  5. 纪事纂实录:记录事实,编纂历史。
  6. 迟回:犹豫,徘徊。
  7. 断简浩难续:指残缺的文献难以继续编纂。
  8. 意长岁月短:意指心愿长远,但岁月有限。
  9. 雪发:白发。
  10. 德功两莫攀:德行和功业都难以达到顶峰。
  11. 自勖:自我勉励。
  12. 山中假馀年:在山中度过余年。

翻译

年轻时精力未定,所见所识浅薄有限。经过无数次的磨炼直至老成,但精力已不再充沛。我曾想著书立说,记录历史事实。虽然一直有此志向,却犹豫不决,不愿急于行动。残缺的文献浩如烟海,难以继续编纂。我的愿望长远,但岁月匆匆,白发已生。德行和功业都难以达到顶峰,我只能自我勉励。在山中度过余生,这并不遥远,还是可以实现的。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志向未酬的感慨。诗中,“血气少未定”到“精力已不足”描绘了人生的成长过程和精力的衰退,而“所□著法言,纪事纂实录”则体现了作者的学术追求和历史责任感。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意长岁月短”和“雪发忽已秃”的对比,深刻表达了时间有限与志向未满的矛盾。最后,作者以“山中假馀年,不远尚可复”作结,显示了在晚年仍怀有实现志向的希望和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学术的深刻思考。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