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杂书三十首

· 方回
独吟不愧声,独立不愧影。 独行不愧屐,独卧不愧枕。 昏昏十日醉,炯炯一夕醒。 古瓶插残菊,老碗贮冻茗。 三嗅复三漱,浩然万虑屏。 节食甘独饥,薄衣耐独冷。 狸膏肥粟栗,出穴落匕鼎。 此事世接踵,夜坐试独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炯炯 (jiǒng jiǒng):形容眼神明亮,精神饱满。
  • (zhù):储存,存放。
  • (shù):漱口。
  • (bǐng):排除,摒弃。
  • 狸膏 (lí gāo):狸的脂肪,古代用于涂抹在箭上,使猎物不易逃脱。
  • 匕鼎 (bǐ dǐng):古代的烹饪器具,匕是用来取食物的工具,鼎是用来煮食物的大锅。

翻译

独自吟唱,声音不感到羞愧;独自站立,影子不感到羞愧。 独自行走,鞋子不感到羞愧;独自躺卧,枕头不感到羞愧。 昏昏沉沉地醉了十天,一夜之间精神焕发地醒来。 古旧的花瓶里插着残败的菊花,老旧的碗里存放着冰冷的茶。 三次闻香,三次漱口,心绪浩然,万般忧虑都被排除。 节制饮食,甘愿独自忍受饥饿;穿着单薄,耐得住独自的寒冷。 狸的脂肪使粟米变得肥美,从洞穴中取出,落入烹饪的匕鼎之中。 这样的事情世人接踵而至,夜晚独自坐着试着反省。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独自生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接受和享受。诗中“独吟不愧声,独立不愧影”等句,展现了诗人对自我存在的肯定和自豪。通过对比“昏昏十日醉”与“炯炯一夕醒”,诗人描绘了从沉醉到清醒的转变,体现了内心的觉醒和自我反省。最后,诗人通过“夜坐试独省”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自我修养的追求。整体上,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立自主、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