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清江韩伯善

文章于道未为尊,求道须教造大醇。 理学一门要精密,时文大病在尖新。 高谈天下经纶易,谁疗目前饥馑因。 拚却挂冠高蹈去,孰云林下果无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醇:指博大精深的学问。
  • 理学:指宋明理学,一种注重理性思考和道德修养的哲学思想。
  • 时文:指当时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指那些流行的、时尚的文学。
  • 尖新:指新颖而尖锐,这里指文学作品追求新奇和刺激,缺乏深度和内涵。
  • 经纶:指治理国家的大计。
  • 饥馑:指饥荒。
  • 挂冠:指辞去官职。
  • 高蹈:指隐居或退隐。

翻译

文章在道德面前并不显得尊贵,追求道德必须要达到博大精深的境界。 理学这一门学问需要精密,而当时的文学作品大病在于追求新颖和尖锐。 高谈阔论治理天下的大计容易,但谁能解决眼前的饥荒问题呢? 宁愿辞去官职隐居,谁能说林下真的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文学和政治现状的不满,以及对真正学问和高尚道德的追求。诗中,“文章于道未为尊”一句,直接指出了当时文学作品在道德面前的无力,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接着,作者批评了时文的浅薄和追求新奇,认为真正的学问应该是精密和深刻的。后两句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满,认为空谈理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表达了一种宁愿退隐也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坚定立场。

王义山

元富州丰城人,字元高,号稼村。南宋末理宗景定三年进士。知新喻县,迁永州司户。入元,提举江西学事。著有《稼村类稿》。 ► 1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