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书事十首

· 方回
劲瘦元弘博,凄酸忽壮豪。 为诗兼众体,此事属吾曹。 俗学三书虎,雄心六钓鳌。 兰枯菊犹短,不羡蜀葵高。
拼音

所属合集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劲瘦:形容诗文风格刚健有力,简洁精炼。
  • 元弘博:指诗文内容广泛,博大精深。
  • 凄酸:形容诗文情感悲凉,带有酸楚之感。
  • 壮豪:形容诗文气势雄壮,豪放不羁。
  • 众体:指多种文体或风格。
  • 吾曹:我们,这里指诗人及其同道。
  • 三书虎:比喻学问深奥,难以理解。
  • 六钓鳌:比喻志向远大,有征服困难之意。
  • 兰枯:兰花凋谢,比喻高洁之士的衰落。
  • 蜀葵:一种植物,这里比喻平凡或低微的事物。

翻译

我的诗风刚健有力,内容广泛而博大精深,情感时而悲凉酸楚,时而雄壮豪放。我能够运用多种文体和风格,这是我们这些人的专长。虽然世俗的学问深奥难懂,如同三只书中的老虎,但我有着征服困难的远大志向,就像六次钓取巨鳌一样。即使高洁的兰花凋谢,普通的菊花依旧短小,我也不羡慕那些平凡的蜀葵。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风格的自信与自豪,以及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比“劲瘦”与“凄酸”、“元弘博”与“壮豪”,展现了自己诗歌风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通过“三书虎”与“六钓鳌”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学问的敬畏和对远大志向的追求。最后,以“兰枯菊犹短,不羡蜀葵高”作结,显示了诗人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艺术追求的高洁情操。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