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亭秋怀十五首

· 方回
宣父老于行,苦辛定六艺。 至今峨冕旒,万国奉蒸祭。 当时困在陈,粒粟不能致。 宰割诸侯王,重瞳气盖世。 烧纪不啻虱,烹周仅若彘。 焉知千金首,乃为马童利。 此口酒可浇,是事可以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宣父:指孔子。
  • 六艺: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 冕旒(miǎn liú):古代帝王的礼帽和礼帽前后的玉串。
  • 蒸祭:古代的一种祭祀方式。
  • 在陈:指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陈国受困,粮食断绝的典故。
  • 重瞳:指项羽,传说项羽有重瞳,即眼睛有两个瞳孔。
  • 烧纪:指项羽烧毁秦朝的宫殿。
  • 烹周:指项羽烹煮周苛,周苛是刘邦的将领,被项羽俘虏后烹杀。
  • 马童:指项羽的马童,项羽在乌江自刎时,被自己的马童所杀。

翻译

孔子一生奔波劳碌,辛苦地确定了儒家的六艺。至今他的形象如同戴着礼帽的帝王,受到万国的祭祀。当年他在陈国受困,连一粒粮食都无法得到。而项羽,那个有着盖世气概的重瞳之人,宰割诸侯,烧毁秦宫,烹杀周苛,却未曾想到自己的头颅价值千金,最终被自己的马童所利用。这些往事,如今只需一杯酒便可浇灭心中的忧愁,其他的事情都可以置之不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孔子和项羽两位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孔子虽一生困顿,但他的学说和形象却流传千古,受到万世敬仰;而项羽虽一时威风,最终却落得悲惨下场。作者通过这种对比,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残酷,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和释然的态度,认为往事如烟,只需一杯酒便可忘却烦恼,其他的事情都不值得过分执着。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