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行
八月十五夜赏月,楼台丝管沸金穴。
百万珠帘捲嫩凉,茉莉花阑木犀发。
八月十八日观潮,幕帟粉黛迎兰桡。
雪山沃天雷动地,出没红旗争锦标。
此是钱塘旧风俗,骄贵小儿生华屋。
四时有春无秋风,常知歌笑不识哭。
一年不似一年秋,渐衰渐老成白头。
去年之秋尚云乐,今年之秋何其愁。
中户田租三万石,水潦不容收一粒。
况从兵乱窘避地,白璧黄金俱丧失。
前朝后市旧富人,半作道傍蓝缕身。
委巷小民或绝食,粥卖伉俪捐僮侲。
一切时节不复讲,履长贺岁犹卤莽。
淫雨连旬未必晴,潮何人观月谁赏。
月缺月圆宵复宵,潮落潮生朝又朝。
事与承平不异处,唯有南来秋雁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音乐。
- 金穴:比喻财富聚集之地,此处指富丽堂皇的场所。
- 茉莉花阑:茉莉花盛开的地方。
- 木犀:即桂花。
- 幕帟:帐幕。
- 兰桡:装饰华美的船。
- 锦标:比赛的奖品,此处指潮水中的旗帜。
- 骄贵小儿:指生活在富裕家庭中的孩子。
- 蓝缕身:衣衫褴褛的样子。
- 伉俪:夫妻。
- 僮侲:仆人。
- 履长:指过年时穿的鞋子,代指过年。
- 卤莽:草率,不细致。
翻译
八月十五夜晚赏月,楼台上音乐沸腾如金穴。 百万珠帘随风轻捲,带来一丝嫩凉,茉莉花盛开的地方,桂花也绽放。 八月十八日观看潮水,帐幕中美女迎接华丽的船只。 雪山般的潮水涌向天空,雷鸣般震撼大地,红旗在潮水中出没,争夺锦标。 这是钱塘旧时的风俗,生活在华屋中的孩子们骄贵无比。 四季如春,没有秋风,只知道欢笑,不知哭泣。 一年不如一年的秋天,渐渐衰老,变成白发老人。 去年的秋天还快乐,今年的秋天为何如此忧愁。 中户的田租有三万石,但水灾连一粒都收不到。 何况在战乱中艰难避难,白璧黄金都已丧失。 前朝后市的旧富人,半数成了道旁衣衫褴褛的人。 小巷中的平民有的断粮,甚至卖掉夫妻,抛弃仆人。 所有的节日都不再讲究,连过年都草率了事。 连绵的雨天未必会晴,潮水谁来观赏,月亮谁来欣赏。 月亮缺了又圆,夜晚复夜晚,潮水落了又涨,朝朝又朝朝。 事情与太平时期没有不同,只有南来的秋雁飘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钱塘江畔从繁华到衰败的变迁,通过对比八月十五赏月和八月十八观潮的盛况与后来的萧条,反映了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金穴”、“茉莉花阑”、“兰桡”等,展现了昔日富贵的景象。而后半部分则通过“蓝缕身”、“粥卖伉俪”等描绘了战乱后的悲惨生活。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是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也是对现实苦难的深刻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