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峰述德诗

· 赵汸
戎马生淮甸,烟尘暗江湖。 银峰万家邑,转目成丘墟。 番君祠既燬,张相墓应芜。 千年豪杰堀,但见豺与狐。 四邻更问罪,毒螫焉能祛。 牺牲待境上,玉帛既与俱。 谁将庇吾民,跂踵待来苏。 两属固非策,瓜分岂良图。 干戈日相寻,山谷皆储胥。 甘心仇彼壤,斩刈互相踰。 衅同虞芮争,祸岂蛮触殊。 相倾各恃援,肯复哀无辜。 福星临婺渚,千骑专城居。 威行征伐外,泽被凋瘵馀。 招携自有道,不亟亦不徐。 运步理必复,寒谷春阳嘘。 湓浦覆巢穴,宫亭偃根株。 永谢西江水,还同涸辙鱼。 含垢廓洪度,推诚开戆愚。 汝才吾与达,勉思致名誉。 汝武吾爪牙,所当应时需。 难若春冰释,冤似水涤除。 父子再天日,妻孥欢室庐。 向来锋镝地,画作瓜芋区。 始羡生人乐,力耕供赋需。 譬如涉渊水,公作济川桴。 又如沟中瘠,忍死待公哺。 况非遇公贤,此邑今何如。 我欲留公像,英姿照里闾。 穹碑铭伟绩,螭首而龟趺。 所示只一乡,所传唯道途。 作诗颂公德,纪实辞不诬。 子孙又子孙,歌咏无时渝。 方伯及连帅,视公为规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银峰:指山峰,此处可能指某座山峰的名字。
  • 戎马:指军队或战争。
  • 淮甸:淮河流域的平原地带。
  • 烟尘:战乱的景象。
  • 江湖:泛指民间或社会。
  • 丘墟:废墟,荒废的地方。
  • 番君祠:指某个异族或外国的神庙。
  • (huǐ):毁坏。
  • 张相墓:指某个重要人物的墓地。
  • :荒芜,杂草丛生。
  • (kū):挖掘,此处指墓地被破坏。
  • 豺与狐:比喻凶恶的人。
  • 毒螫(shì):毒害。
  • 牺牲:指祭祀用的牲畜。
  • 玉帛:贵重的礼物,常用于外交场合。
  • 跂踵(qí zhǒng):踮起脚跟,形容急切等待。
  • 来苏:指救星,拯救者。
  • 两属:指同时属于两个主权。
  • 瓜分:分割,划分。
  • 干戈:战争。
  • 储胥(chǔ xū):储备,准备。
  • 斩刈(yì):斩杀。
  • (xìn):争端,冲突。
  • 虞芮(yú ruì):古代的两个国家,此处指代争端。
  • 蛮触:比喻小冲突。
  • 恃援:依赖援助。
  • 福星:带来好运的人。
  • 婺渚(wù zhǔ):地名,可能指婺源。
  • 凋瘵(diāo zhài):衰败,困苦。
  • 招携:招抚,联合。
  • 寒谷:寒冷的山谷。
  • 春阳:春天的阳光。
  • 湓浦(pén pǔ):地名,可能指湓江。
  • 宫亭:宫殿和亭台。
  • 涸辙鱼:比喻处于困境中的人。
  • 含垢:忍受屈辱。
  • 廓洪度:宽广的胸怀。
  • 推诚:以诚相待。
  • 戆愚(gàng yú):愚钝,不聪明。
  • 爪牙:比喻得力的助手。
  • 应时需:适应时势的需要。
  • 春冰释:比喻困难或危险解除。
  • 水涤除:比喻清除干净。
  • 锋镝(fēng dí):战争的武器。
  • 瓜芋区:比喻和平的地方。
  • 力耕:努力耕作。
  • 赋需:赋税的需求。
  • 涉渊水:比喻困难重重。
  • 济川桴(fú):渡河的筏子,比喻帮助。
  • 沟中瘠:比喻困苦的人。
  • 忍死:忍受死亡的威胁。
  • 公哺:公共的供养。
  • 穹碑:高大的石碑。
  • 伟绩:伟大的功绩。
  • 螭首(chī shǒu):石碑上雕刻的龙形头部。
  • 龟趺(guī fū):石碑的基座。
  • 方伯:古代官职,地方长官。
  • 连帅:古代官职,军事统帅。

翻译

在淮河流域的平原上,战争爆发,烟尘弥漫,江湖间一片混乱。银峰下的万家城邑,转眼间变成了废墟。异族的神庙已被毁坏,重要人物的墓地也已荒芜。千年的英雄墓地,现在只能见到豺狼和狐狸。四周的国家纷纷前来问罪,毒害怎能消除?祭祀用的牲畜和贵重的礼物都已准备好,但谁能保护我们的人民,急切地等待着救星的到来。同时属于两个主权并非良策,分割也非好办法。战争不断,山谷间充满了储备。甘心与对方为敌,互相斩杀越界。争端如同古代的虞芮之争,祸患岂能与小冲突相提并论。互相依赖援助,谁还会哀怜无辜。

幸运的是,福星降临婺源,千骑驻扎在城中。威势不仅在征伐之外,恩泽也覆盖了衰败困苦之余。招抚联合自有其道,不急也不缓。运筹帷幄,理应恢复,寒冷的山谷也会被春天的阳光温暖。湓江的巢穴被摧毁,宫亭的根基被推翻。永远告别西江的水,回归如同干涸的车辙中的鱼。忍受屈辱,展现宽广的胸怀,以诚相待,开启愚钝的心灵。你的才能我将助你达到,勉励你追求名誉。你的武力是我所依赖的,适应时势的需要。困难如春冰般消融,冤屈如水般洗净。父子再次见到天日,妻儿在室庐中欢笑。曾经是战争的地方,现在变成了和平的瓜芋区。开始羡慕人生的乐趣,努力耕作以满足赋税的需求。

就像涉过深水,你是我渡河的筏子。又如沟中的困苦者,忍受死亡的威胁等待公共的供养。如果没有遇到你的贤能,这个县城现在会怎样呢?我想留下你的画像,英姿照亮乡里。高大的石碑铭刻着伟大的功绩,龙形的头部和龟形的基座。所展示的只是一乡,所传扬的只有道路。作诗颂扬你的德行,记录真实,言辞不虚。子孙又子孙,歌颂不断,永远不变。地方长官和军事统帅,都将你作为榜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悲惨景象,以及一位贤能的地方官员如何带来和平与希望。诗中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废墟与重建,表达了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银峰”、“烟尘”、“丘墟”等,生动地勾勒出战乱的残酷和重建的艰难。同时,通过对福星、威势、恩泽的描绘,展现了贤能官员的伟大形象,以及他对人民生活的深远影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和平与英雄的颂歌。

赵汸

元明间徽州府休宁人,字子常。九江黄泽弟子,得六十四卦大义及《春秋》之学。后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晚年隐居东山,读书著述。洪武二年,与赵埙等被征修《元史》,书成,辞归,旋卒。学者称东山先生。有《春秋集传》、《东山存稿》、《左氏补注》等。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