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衲衣藤杖是吾缘。好归去,旧林泉。富贵任争先。总不较、诸公著鞭。 雁飞汾水,鹤归华表,人事又千年。沧海变桑田。谁知有、壶中洞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衲衣:指僧侣的袈裟,这里泛指简朴的衣着。
  • 藤杖:用藤条制成的手杖,常用于行走或作为僧侣的标志。
  • 吾缘:我的缘分或命运。
  • 汾水:黄河的一条支流,位于今山西省。
  • 华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用于装饰的石柱。
  • 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 壶中洞天:指仙境或隐逸之地,源自道教传说中的仙境。

翻译

我穿着衲衣,手持藤杖,这是我与生俱来的缘分。我渴望回到那片古老的林泉之中。至于富贵,任由人们去争夺吧,我并不与诸位争先。

雁群飞过汾水,仙鹤归于华表,人间又过去了千年。沧海已经变成了桑田。但谁知道,在那壶中,藏着一个洞天福地。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刘秉忠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富贵的超然态度。通过“衲衣藤杖”与“富贵任争先”的对比,突显了作者对物质追求的淡漠。诗中“沧海变桑田”一句,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结尾的“壶中洞天”则寄托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展现了其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刘秉忠

刘秉忠

元邢州人,初名侃,字仲晦。为僧时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博学多艺,尤邃于《易》及邵雍《皇极经世》。初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寻弃去,隐武安山中为僧。乃马真后元年,忽必烈在潜邸,召留备顾问。上书数千百言,引汉初陆贾“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之言,陈说天下大计。宪宗时,从灭大理,每以天地之好生,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及即位,秉忠采祖宗旧典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中统五年,还俗改名,拜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建议以燕京为首都,改国号为大元,以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一代成宪,皆自秉忠发之。卒谥文正。有《藏春集》。 ► 1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