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舆图有感

· 赵汸
四载勤难继,八年绩竟成。 功推城濮隽,泽想召陵深。 问鼎犹怀恶,投龟肯易心。 向无微管叹,孰忆到于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四载:四年。
  • 勤难继:勤劳难以持续。
  • 八年:八年时间。
  • 绩竟成:功绩最终完成。
  • 城濮:地名,古代战场,著名的城濮之战发生地。
  • :杰出,卓越。
  • 召陵:地名,古代战场。
  • 问鼎:询问鼎的轻重,比喻图谋夺取政权。
  • 投龟:古代占卜用的龟甲,投龟即指占卜。
  • 微管:微小的管理。
  • :感叹。
  • 孰忆:谁还记得。
  • 到于今:直到现在。

翻译

四年的勤劳难以持续,八年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 功绩被推崇如同城濮之战的卓越,恩泽深似召陵之地的深厚。 询问鼎的轻重,心中仍怀有恶意,投掷龟甲占卜,岂能轻易改变心意。 若不是有微小的管理之叹,谁还会记得直到今天。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功绩与恩泽的深刻思考。诗中“四载勤难继,八年绩竟成”反映了时间的积累与努力的成果,而“功推城濮隽,泽想召陵深”则用典故强调了功绩的卓越与恩泽的深远。后两句“问鼎犹怀恶,投龟肯易心”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复杂心态,最后以“向无微管叹,孰忆到于今”作结,表达了对历史记忆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

赵汸

元明间徽州府休宁人,字子常。九江黄泽弟子,得六十四卦大义及《春秋》之学。后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晚年隐居东山,读书著述。洪武二年,与赵埙等被征修《元史》,书成,辞归,旋卒。学者称东山先生。有《春秋集传》、《东山存稿》、《左氏补注》等。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