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舆图有感

· 赵汸
辙已环诸夏,居身忆九夷。 难求伐木处,尚想馈豚时。 夹谷真成谤,中牟不易知。 惟存删述事,赫赫起周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é):车轮碾过的痕迹,这里指行踪。
  • (huán):环绕。
  • 诸夏:指中原地区。
  • 九夷: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
  • 伐木:《诗经》中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的句子,这里指友谊的象征。
  • 馈豚(kuì tún):赠送小猪,古代表示友好的行为。
  • 夹谷:地名,这里可能指历史上的夹谷之会。
  • (bàng):诽谤,非议。
  • 中牟:地名,这里可能指历史事件。
  • 删述:指删改和阐述,这里可能指文学创作或历史记载。
  • 周畿(jī):周朝的京城地区。

翻译

车轮的痕迹已经环绕了中原,我心中却怀念着遥远的东方九夷之地。 难以找到那象征友谊的伐木之处,依然怀念那赠送小猪的友好时光。 夹谷之地真的成了非议的焦点,中牟的真相不易为人所知。 唯有那些删改和阐述的历史记载,赫赫有名地起源于周朝的京城地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中原与九夷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过去的怀念。诗中提到的“伐木”和“馈豚”象征着友谊和友好,而“夹谷”和“中牟”则可能暗指历史上的争议和未知。最后,诗人通过对“删述事”的提及,强调了历史记载的重要性,以及周朝文化的深远影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赵汸

元明间徽州府休宁人,字子常。九江黄泽弟子,得六十四卦大义及《春秋》之学。后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晚年隐居东山,读书著述。洪武二年,与赵埙等被征修《元史》,书成,辞归,旋卒。学者称东山先生。有《春秋集传》、《东山存稿》、《左氏补注》等。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