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菊
庐峰几千仞,中有云一龛。
幽幽遁世人,诛茅结为庵。
我尝造其间,追寻极幽探。
山中满兰蕙,谷口罗松杉。
更有药圃畦,种菊杞与甘。
疗疾还延年,未数菊水潭。
百年未云久,涧草空毵毵。
我居北涧北,子住南涧南。
偶然比邻并,妙处谁能参。
古来种菊人,祗言晋陶潜。
当年移南村,北地何所耽。
亦曰素心人,可与共晤谈。
云何舍之去,我怀殊未谙。
八表方停云,处处迷征骖。
何如且归来,理此荒径三。
岁晚永为伴,青松冠前岩。
唐人爱牡丹,末俗亦易酣。
保此霜下杰,毋令涧怀惭。
万古晋徵士,可使顽夫廉。
题作柴桑人,纲目书法严。
我欲质巾几,白云满虚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庐峰: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 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为八尺。
- 龛(kān):供奉神佛的小阁子。
- 诛茅:割除茅草。
- 庵:小寺庙,也指简陋的小屋。
- 兰蕙:兰花和蕙草,都是香草。
- 松杉:松树和杉树,常绿乔木。
- 杞:枸杞,一种药用植物。
- 菊水潭:传说中饮之可以长寿的泉水。
- 毵毵(sān sān):形容毛发、枝条等细长的样子。
- 八表:八方之外,指极远的地方。
- 征骖:远行的马车。
- 巾几:指日常用品。
- 纲目:指史书的编年体例。
翻译
庐山高峰数千丈,山中云雾缭绕,有如神龛。隐居的遁世者,割茅草结成小屋。我曾深入其间,追寻那幽深之处。山中满是兰花和蕙草,谷口遍布松树和杉树。还有药圃,种植着菊花、枸杞和甘蔗。这些草药不仅能治病,还能延年益寿,不亚于传说中的菊水潭。百年虽不久,但涧边的草已长得很长。我住在北涧的北边,你住在南涧的南边。偶然成为邻居,其中的妙处谁能参透。自古种菊的人,只提晋代的陶潜。当年他移居南村,北地有什么让他留恋。也说他是素心人,可以与他共谈心事。为何要舍弃而去,我心中尚未明了。八方之外云雾缭绕,处处迷离远行的马车。不如还是回来,整理这荒废的小径。岁末将永远为伴,青松在前岩上高耸。唐人喜爱牡丹,末世风俗也容易沉溺。保持这霜下的英杰,不让涧水感到惭愧。万古以来,晋代的隐士,能使顽固的人变得廉洁。题作柴桑人,史书的记载严谨。我想整理日常用品,白云已满虚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庐山的幽深景致和隐居生活的宁静,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诗中“庐峰几千仞,中有云一龛”等句,以高远的视角和神秘的意象,勾勒出庐山的雄伟与神秘。后文通过对药圃、菊花的描写,以及对陶潜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