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

· 熊鉌
州牧风化遗,乡贤典刑旧。 年代较后先,人品类贤否。 公议岂有情,祀典固非苟。 道义思无疆,功言期不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州牧:古代一州之长,这里指地方长官。
  • 风化:指社会风气和教化。
  • :遗留,传承。
  • 乡贤:乡里的贤人,指有德行的本地人士。
  • 典刑:典范,榜样。
  • :传统,历史。
  • 品类:种类,这里指人的品质和类别。
  • 贤否:贤良与否。
  • 公议:公众的评价和意见。
  • 岂有情:难道有私情吗?
  • 祀典:祭祀的仪式和规定。
  • 非苟:不是随便的,有规矩的。
  • 道义:道德和正义。
  • 思无疆:思考没有边界,指思考深远。
  • 功言:功绩和言论。
  • 期不朽:期望能够永存不朽。

翻译

地方长官的风气和教化传承下来,乡里的贤人作为典范依旧存在。 年代虽有先后,人的品质却有贤良与否之分。 公众的评价难道会有私情吗?祭祀的仪式自然不是随便的。 道德和正义的思考没有边界,功绩和言论期望能够永存不朽。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州牧”与“乡贤”的对比,强调了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诗中“公议岂有情,祀典固非苟”一句,表达了对于公正无私的追求,以及对于传统祭祀仪式的尊重。最后两句“道义思无疆,功言期不朽”则寄托了作者对于道德和功绩能够超越时间限制,永存于世的深切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美德的推崇和对后人的期望。

熊鉌

宋建宁建阳人,字去非。初名铄,字位辛。号勿轩,一号退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 1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