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二首
古风日以丧,交道遂以圮。
昔时素心人,忽若匪知己。
朝直蓬莱宫,暮宿光禄邸。
联骑多季剧,填门集金史。
疑嗔著天下,名德为垢秕。
古言西施贵,众色失桃李。
不见秦张仪,卷舌让苏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古风:古代的风俗习惯和道德风尚。
- 丧:丧失,消失。
- 交道:交往的方式,友谊。
- 圮:毁坏,破裂。
- 素心人:心地纯洁、真诚的人。
- 匪:非,不是。
- 知己:知心的朋友。
- 朝直:在朝廷中值班。
- 蓬莱宫:神话中的仙境,此处指朝廷。
- 光禄邸:光禄寺的官邸,此处指高官的住所。
- 联骑:并骑而行,形容亲密。
- 季剧:季布和剧孟,古代有名的侠士,此处指有名的人物。
- 金史:金朝的史书,此处指重要的人物或事件。
- 疑嗔:怀疑和愤怒。
- 名德:名声和德行。
- 垢秕:污垢和谷壳,比喻不值一提的东西。
-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此处指极美的人。
- 众色:众多颜色,此处指普通的美人。
- 桃李:比喻普通的美人。
- 秦张仪:秦国的张仪,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
- 卷舌:闭口不言,此处指被比下去。
- 苏子:苏秦,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
翻译
古代的风俗习惯和道德风尚日渐消失,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也因此破裂。曾经那些心地纯洁、真诚的人,突然间变得不再是知心的朋友。早晨在朝廷中值班,晚上则住在高官的官邸。与有名的人物并骑而行,重要的人物或事件聚集在门前。怀疑和愤怒充斥着整个社会,名声和德行被视为不值一提的东西。古人说西施之美,使得其他美人失去了光彩。就像秦国的张仪,在苏秦面前也只能闭口不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风俗和人际关系的变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人心不古的深深忧虑。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将“素心人”与“匪知己”对比,将“名德”与“垢秕”对比,以及用“西施”与“桃李”、“张仪”与“苏子”的比喻,生动地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人心的冷漠。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