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家

· 刘诜
野人家,瓦少茅半遮。墙外横青山,墙头出葵花。绕屋桐树绕屋麻,地碓舂粟如黄芽。 小如高髻发爬?,平生有额不点鸦。月色夜夜照纺车,木棉纺尽白雪纱。 为言主家颇豪奢,绣罗作裙歌娇娃。州符昨夜急如火,马蹄踏月趋官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瓦少茅半遮:屋顶瓦片稀少,用茅草遮盖一半。
  • 地碓舂粟:用石臼捣米。
  • 如黄芽:形容米粒色泽金黄,如同新出的嫩芽。
  • 小如高髻发爬?:形容女子发髻高耸,发丝细密。
  • 有额不点鸦:额头光洁,不画眉。
  • 州符:州里的命令。
  • 急如火:形容命令紧急。
  • 趋官衙:赶往官府。

翻译

野人家的屋顶,瓦片稀少,一半用茅草遮盖。墙外是连绵的青山,墙头伸出盛开的葵花。屋子周围环绕着桐树和麻丛,地上石臼捣出的米粒金黄如芽。

女子发髻高耸,发丝细密,额头光洁,不画眉。夜晚月色照耀着纺车,木棉纺成的纱洁白如雪。

听说主人家颇为豪奢,用绣罗制作裙子,歌唱着娇娃。然而州里的命令昨夜急如火,马蹄踏月,急忙赶往官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简朴的野人家的生活场景,通过对比主人家与野人家的生活状态,展现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官府的严苛。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生活细节,如“墙外横青山,墙头出葵花”和“地碓舂粟如黄芽”,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现实感。结尾的“州符昨夜急如火,马蹄踏月趋官衙”则突显了官府命令的紧迫和野人家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刘诜

元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