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飞鸿送胡则大

· 杨载
年年客里见飞鸿,成阵成行上碧空。 杳杳江湖寻故侣,萧萧芦苇下新丛。 翱翔已出云霄上,饮啄宁来沼沚中。 今日似君归去好,扁舟一夜起东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飞鸿:大雁。
  • 杳杳:形容深远。
  • 沼沚:小池塘和浅水池。
  • 扁舟:小船。

翻译

每年都在异乡看到大雁飞翔,它们成群结队飞向碧蓝的天空。 在深远的江湖中寻找旧日的伴侣,在萧瑟的芦苇间落入新生的草丛。 它们翱翔已经超越了云霄,怎么会屈就来小池塘中觅食呢? 今天看来,你归去的决定是好的,一夜之间东风吹起,小船便启航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飞鸿的景象,隐喻了离别的情感和对归途的向往。诗中“飞鸿”象征着离乡背井的旅人,而“东风”则预示着归途的顺利。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去的祝福和对离别时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诗人杨载的高超艺术造诣。

杨载

杨载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杨载先祖杨建为浦城人,父杨潜,南宋诸生。杨载生于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丧父,徙居杭州,博涉群书,赵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户部贾国英数荐于朝,以布衣召为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调管领系官海船万户府照磨,兼提控案牍。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复科举,登进士第,授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迁儒林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岁。载以文名,自成一家,诗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杨仲弘诗》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