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火涉不花同知画像

· 杨载
堂堂玉立照青春,昭代由来重世臣。 带纳掖庭联卫士,分符江徼总编民。 鹔鹴裘煖鸣鞭疾,翡翠帘深剪烛频。 州县三年姑少试,驱驰休厌属车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堂堂玉立:形容人仪表堂堂,风度翩翩。
  • 昭代: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 世臣:世代为官的家族成员。
  • 带纳:指担任官职。
  • 掖庭:宫廷中的旁舍,常为官员办公之地。
  • 卫士:宫廷的守卫。
  • 分符:指被任命为地方官。
  • 江徼:江边。
  • 编民:编入户籍的普通百姓。
  • 鹔鹴裘:一种珍贵的皮草,此处形容衣着华贵。
  • 翡翠帘:用翡翠装饰的帘子,形容居所豪华。
  • 剪烛频:频繁剪去烛花,使烛光明亮,比喻夜以继日地工作或学习。
  • 州县三年:指在州县任职三年。
  • 姑少试:暂且稍作尝试。
  • 驱驰:奔走劳碌。
  • 属车尘:跟随在车后扬起的尘土,比喻追随权贵。

翻译

仪表堂堂,青春照人,这个时代向来重视世代为官的家族。 在宫廷中担任官职,与卫士并肩,被任命为地方官,管理着江边的百姓。 穿着华贵的皮草,暖和而疾驰,豪华的居所中,夜以继日地工作。 在州县任职三年,暂且稍作尝试,不厌其烦地追随权贵,奔走劳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出身世代为官家族的年轻官员的形象。诗中,“堂堂玉立照青春”一句,既赞美了其仪表堂堂,又暗示了其年轻的活力。后文通过对其官职、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其忙碌而充实的生活。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其未来仕途的期许,即使目前只是暂时的尝试,也应有不畏艰辛、追随权贵、努力前行的决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个人形象的赞美,也是对时代精神的体现。

杨载

杨载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杨载先祖杨建为浦城人,父杨潜,南宋诸生。杨载生于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丧父,徙居杭州,博涉群书,赵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户部贾国英数荐于朝,以布衣召为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调管领系官海船万户府照磨,兼提控案牍。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复科举,登进士第,授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迁儒林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岁。载以文名,自成一家,诗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杨仲弘诗》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